2025-01-29 09:11:40 | 玩车网
也许重庆车展不是中国最顶级车展,但是每一年中国重庆论坛一定是重庆乃至全国汽车行业在高度深度上的一流论坛。
而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当今的中国市场也正经历着燃油车到新能源,新能源到智能化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一众汽车界大佬齐聚一堂,其中的观点自然而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走向。
当“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市场这样的上半场进入了电动、自动化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已量取胜的上半场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成为主基调,2023年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的主题,则更加值得讨论。
面对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有人说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更多人认为上半场是预赛,下半场是淘汰赛和决赛。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洗牌,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
新能源与出口的“两架马车”
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优势品牌、优势产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品牌的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各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引领着全球行业的这一变化。
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渗透率达到26%,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长安 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以前我们曾经是欧 美日 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凸显,引领着全球。
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预判,朱华荣认为,未来3500万甚至4000万成为可能。到2030年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70%甚至80%。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实际上,包括长安、广汽、 东风 、上汽等多家头部汽车集团的大佬,以及 博世 、地平线等供应商为代表的企业,都认为70%的渗透率是最低值,更加乐观的数据是达到90%。国内汽车市场大盘稳健增长,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机会。
就如 上汽集团 副总裁杨晓东所说,“近年来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和海外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一大亮点,出口总数量突破了300万台,达到了311万辆,同比增加54%。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的总额比上年增长7.7%,汽车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2023年1-4年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07.3%,新能源汽车出口33.5万辆、同比增长164.6%,增速领先于传统燃油车的出口。在欧洲、澳新等主力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品质、造型设计、技术创新、供应链体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越来越表现出全球汽车市场中心的标签,在欧洲、德国、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中国和日本是可以影响其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心。
长安汽车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过去十几、二十年,中国汽车出海的负面很多。在海外的投资有打水漂的,有受到其他挑战的,过去10-15年是赔本赚吆喝的时代。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中国走出去目前是“吃肉”环节,是盈利的状态。
极氪 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也认为,“在当时当下,我们认为在内卷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市场,对于各个品牌来讲,出海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刚需,因为整个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走出去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必由选择。”
以目前中国出海的情况来看,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到现在为止仍然在欧洲市场、在北美市场没有在品牌层面有一个响当当的成绩单,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一定要在出海这个大的风口形势下,让中国的汽车品牌真真正正能够走上去。
内耗、电池、芯片等问题重重
不过在欣喜之余, 广汽集团 董事长曾庆洪表达了一丝忧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主要在于:虽然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位数增长几无可能;微增长、淘汰赛、兼并重组将成为主旋律。”
朱华荣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数据补充,他认为,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很显然我们看到在中国100多个乘用车品牌,而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也就2、3个。他大胆预言,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曾庆洪也表示,“曾经朱华荣说以后只能是五个“东西南北中”,打麻将一样,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份。我也赞同他这个想法,美国3家、日本3家、欧洲3家,都是靠重组。比如美国 克莱斯勒 、 菲亚特 ,接下来PSA,四个五个合并起来。”
所谓洗牌,实际上是中国车市整体环境内卷的冰山一角。在汽车价格战、车企洗牌、纯电汽车减速三个关键词下,2023年是近20年来最卷的汽车市场年份,没有之一。而其中,价格战又成为重中之重的讨论对象。
针对当前市场的价格战,曾庆洪表示,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需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避免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切实稳定汽车市场和价格预期,为汽车行业建设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利润问题。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很明确,但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不能无序竞争,特别是价格战,但一定要规范的竞争、合理的竞争。”
最终,在更加理性的思考下,未来中国剩下来的车企可能只有10家左右。当然,在这场生死淘汰赛中,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当下,更重要的话题还是自主品牌在其中不断崛起,而快速崛起中势必出现新难题。
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尽管这些产能规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水分’,但从预期需求量和产能规划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的确存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整车、零部件分工处于非稳定状态,业务的边务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
除了动力电池面临供求失衡状况外,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90%以上,芯片进口90%以上,长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性突破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曾庆洪调侃称,“我说主机厂在给电池打工,碳酸铝价格最高涨到60万元一吨,这个钱哪里去了?外国朋友赚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总在这里,我天天请他喝酒,为什么?他芯片天天卡脖子卡得我透不过气来,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拜托他。”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开幕式致辞时就表示,在技术大变革的当下,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所有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将加大中国市场淘汰赛的激烈程度,这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如此深刻的变革,也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几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有关于产品的,有关于电池的,有关于政策的等等。的确,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在若干年后,总会枯竭,新能源汽车便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而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纯电车型还会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主角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当汽车电气化革命的声势越来越浩大,各大品牌面向未来的战略不断加速,在新能源市场飞速发展大的阶段,许多车企也宣布了对于未来品牌战略的发展方向,而在近日,日产汽车也正式宣布了有关中国地区的车型规划信息,根据计划,日产将在2025年实现中国市场全面电气化,不再销售纯燃油车型。
据悉,日产计划在2023年将旗下近半数的产品线将完成电气化转型;同时,2021年日产将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e-POWER车型,并在3年左右的时间将推出5-6款e-POWER车型。在2025年前,日产将在中国推出9款全新电动化车型,其中包括纯电、混动以及e-POWER动力系统。
相比于一些其他品牌对于电气化转型之路的规划,市场也有声音有疑:日产会不会来得晚了些?从时间以及目前的产品矩阵来看,日产汽车想在5年之内完成转型似乎有点操之过急,毕竟目前,日产在中国市场只有轩逸纯电一款新能源汽车,而且还是在老款轩逸上开发的车型。虽然日产有聆风这样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但是在中国市场确实知名度还是比较小的。因此,在国内新能源领域没有打开知名度的日产,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完成电气化转型之路,可能会显得太过急切。
不过从技术层面来看,似乎日产也有着足够底气,不久前,日产的首款纯电动SUV车型Ariya正式亮相,这款产品作为日产在转型电气化之路会上的开端,不仅肩负着品牌跨时代的重大意义,其本身也有着集日产技术的大成,基于日产全新纯电平台打造,Ariya搭载了“日产智行(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的最新技术,即日产智能动力、日产智能驾驶以及日产智能互联三大领先技术。
此外在动力系统方面,我们都知道,日系车比较擅长油电混动车型,丰田的THS混动系统,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消费者们都应很熟悉了。而日产的未来将推出e-POWER使用的是串联混动系统,在这套系统中,发动机仅用来为电池充电,并不直接驱动车辆。整个原理与增程式混动差不多。不过和增程式车型来对比,e-POWER的电池容量更小、并且取消了充电接口,结构更加简单,但是续航能力、性能都得以保留。
或许,对于日产的这些技术,普通消费者当前会感觉到很陌生,不知道它到底是个“花架子”还是有着真材实料,当然这一切都不是靠冰冷的数据堆砌和简单的口头表达能够证明的,任何产品和技术是好是坏都需要时间和市场验证,虽然相比于其他合资品牌而言,日产似乎在电气化转型之路上起步较慢,但在发展规划速度却更快,那么在这条路上,日产又能够走的顺利呢?值得期待
如今日产相比同为日系车的本田和丰田,在销量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同时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步下滑,因此,日产也急需要做点事情挽救一下自己越来越“尴尬”的处境,那么对于此次规划的将在2025年完成电气化转型之路,日产最终是“绝处逢生”,还是“夜郎自大”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玩车网(https://www.ssxw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对话陈清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的相关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
陈清泰认为,新能源汽车预期目标要变成现实,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新京报: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两成的目标是否困难?如何实现?
陈清泰:政府从宏观管理、政策调控和引导预期的角度出发,设立一个指导性目标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和使用环境何时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很多专家预计这个时间节点在2025年,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可能会提前。
新京报: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比上升,并不断释放造福社会的效果,前景可期。需要创造哪些配套条件?
陈清泰: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开放市场如果把握得好,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赢家。 玩车网
新京报:本次规划鼓励充换电服务,这会是一种过渡模式还是终极模式?
陈清泰:未来可能是两种模式并存,不同的使用场景有不同的选择。
2011年国家启动电动车产业化时,就规划了换电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下来。经历近10年的实践,今年国家在“新基建”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出换电模式,给产业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值得认真研究。
目前来看,换电模式有很多优势:一是换电模式可实行车电分离,使电动车购车成本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二是换电时间只需3-5分钟,与燃油车加油相当,解决了充电时间长问题;三是电池租赁费加上电费后,电动车能源成本仍只相当于燃油车的1/3至1/4;四是电动汽车的二手车与电池无关,将改变二手车定价模式;五是电池由专业公司拥有、管理、维护、梯次利用和报废后资源再利用,有利于电池的充分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的安全与环保。
此外,换电模式还具有基本不需要快充,有利于电池寿命和充电安全;充电时间有较大灵活性;换电站与停车场无关,有利于在城市布局;可通过制定系列化标准,基本不影响同级别不同品牌汽车的个性化等优势。
总体看,换电模式有可能消除电动汽车的诸多弱点,发挥电动汽车的优势,加快电动车性价比超越燃油车的过程,但这有待市场的考验。
选择充电还是换电是企业产品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换电模式已经有了一次大起大落。企业如选择换电模式,应做好市场调查,审慎做出决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比起两大增长点,中国汽车面临更多痛点(2025年不再出售燃油车,日产想“绝处逢生”?)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玩车网:www.ssxwc.com日产2025年在中国不再销售纯燃油车,野心是否太大?近日,日产汽车正式宣布了有关中国地区的车型规划信息,根据计划,日产将在2025年实现中国市场全面电气化,不再销售纯燃油车型。说实话,日产汽车的野心还是不小的,当然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今年9月,日产在中国正式发布了e-Power混合动力系统,并表示将率先搭载于轩逸车型上;而后天籁、奇骏等车型也将陆续引进此项混合动力系统。按日产的规
对话陈清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陈清泰认为,新能源汽车预期目标要变成现实,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
奔驰2025年全球经销商将减少10%专注于直销和网上销售易车讯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到2025年,奔驰将在全球减少10%的经销商,将专注于直销和网上销售,其中欧洲市场的销售额的80%将通过直销实现。以此同时,中国还在增加新的门店。此外,AMG、迈巴赫和G级的专用展厅也在计划之中。据悉,奔驰正在增加直销网点的数量,到2025年,引入直销模式的地区将从现有的5个增加
燃油车退市时间已定1.根据工信部对全国人大的答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但具体期限尚未确定。2.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私家燃油车预计将在2045年左右退出市场。3.多个国家已宣布燃油车禁售时间,如挪威和荷兰将于2025年实施禁售政策,德国和印度定在2030年,英国和法国为2040年。4.随着欧洲多国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新能源成为趋势。禁售燃油车对中
姗姗来迟的长安高端品牌,竟然拉来了这两个世界级帮手虽迟但到,长安的高端电动品牌来了。11月14日,在央视《第一发布》首期节目中,长安汽车宣布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长安汽车称,三方合作内容包括智能电动汽车平台和产品。另外,长安也首次公开旗下可进化的智能架构——长安方舟架构,覆盖 A0 级-C 级所有车型。长安官方表示该架构未来可实现中央集中控制,预
再次进化更加走心——试驾2021款比亚迪唐DM|中国汽车报作为自主品牌高端SUV, 比亚迪唐一直以来都有着很不错的表现,尤其是插电混动的DM版车型,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现在2021款唐DM已经上市,尽管只是改款车型,但也不难看出厂家进一步强化产品的意图。■颜值水准不变 着重细节升级推出只有两年多的唐DM车型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老化或者疲态,看起来依然足够
大家推荐一款三厢汽车根据你的要求,推荐车型如下:1、东南V3菱悦5.8-8.59万;2、.比亚迪F34.02-9.8万;3、奇瑞A37.48-10.28万;4、标志40811.8-16.9万;5、高尔夫610.68-16.88万;几款车的排列是从车身性能、实际使用、坐、驾驶、操控、能耗、性价比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出来的;在此价位中各具特色应属佼佼者;同时,这几款车型都比较宽大,
海南燃油车禁售时间海南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海南省宣布全面禁售燃油车,目标时间点为2030年,正式踏入清洁新能源车时代。这一举措分为三个阶段,从2020年至2025年为第一阶段,2025年至2030年为第二阶段,2030年后为全面禁止燃油车阶段。海南成为我国最早实施这一禁售政策的城市。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其无噪音、低污染的特性,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此外,新能源
2023-10-31 00:04:35
2023-11-14 00:25:47
2023-05-18 18:19:42
2023-11-08 05:32:01
2023-06-07 11:12:45
2023-06-01 15: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