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04:39:49 | 玩车网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中国,将成为经典汽车品牌——smart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裹挟在电动智能化的浪潮之下,smart将重新腾飞。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奔驰”)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
“吉利版”国产电动smart,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这一次,它将以什么方式搅动风云?
▌ smart:在中国,为全球
吉利smart的合作虽然不是新闻,但本次正式官宣还是透露了一些重点信息。
首先,关于钱: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各持股50%,奔驰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其次,关于人: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由吉利集团总裁助理、领克张家口工厂总经理、领克学院院长佟湘北出任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负责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再是,关于分工:全新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在此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生产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生产smart EQ forfour)生产smart现有车型。
最后,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全新纯电动smart产地(工厂)在哪儿?
此前,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已公布,电动MINI将于苏州市张家港市生产,基地拟于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相比之下,吉利-戴姆勒的电动smart对产地的消息进行了模糊处理。
2019年5月,有消息称,内部代号“戴姆勒C项目”的电动smart国产项目,将落户成都市龙泉驿区。
一个支持的例证是,2019年8月29日,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纯电动品牌Polestar极星公布其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首款车型Polestar 1将在这里进行量产,出口全球市场。如果电动smart国产项目也落户在此,那么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制造成本。
另一个猜测是,由于目前吉利形成了BMA、CMA、SPA、PMA四大平台,其中PMA是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因此全新电动smart很可能基于PMA电动车生产平台生产。
关于新的合资公司,一个不同的意义在于,吉利-戴姆勒的smart,并不是一个跨国车企和一个中国车企在中国境内设厂合资的传统模式,而是双方以50:50的合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超越。
同时,合资公司智马达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迅速升温“吉戴合”
至此,戴姆勒在华已经拥有四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北汽集团(北京奔驰)、福汽集团(福建奔驰)、比亚迪(腾势汽车)和吉利汽车(smart)。但由于吉利smart将生产电动车型,所以并不违反“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车企”产业政策。
在外界眼中,戴姆勒与吉利的感情迅速升温,在2018年吉利汽车成为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后,双方的合作关系就开始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已合作了三个项目:
2018年10月,双方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目前该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上线运行;
2019年3月,双方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目前该合资公司已正式成立;
2019年9月,双方共同投资全球城市空中出行引领者Volocopter,持续探索并引领电动出行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日前德国《汽车周刊》报道,戴姆勒和沃尔沃计划合作开发燃油发动机,降低研发开支。有知情人士表示,沃尔沃和戴姆勒可能会在下阶段考虑创办合资公司,研发生产纯电力动力系统。虽然双方对此事拒绝评论,但“吉戴合”的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本次最新的合作进展,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指出,smart品牌具有独特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影响力,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在业内看来,吉利与戴姆勒的“联姻”也十分登对: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连续三年蝉联自主销量冠军。2020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综合来看,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布局均衡,且高端化进程的代表领克、星越,纯电品牌几何均表现不俗,具备与戴姆勒联合打造全球车型的体系能力。
▌产品策略:微型or紧凑型?
“吉戴合”如火如荼,双方各取所需,吉利得到了戴姆勒光环下的smart品牌,戴姆勒则脱手了亏损不止的smart项目,以减轻自身日益加重的财务压力——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亏损达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
那么,涅槃重生的电动smart,将如何参与竞争?
在官方公布的信息中,有一条关键内容,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
应当指出,smart品牌的两大定位——一是电动化,二是微型化。其中,电动smart本就是戴姆勒集团电动化进程的一部分,将与奔驰EQ、腾势共同发力系能源市场;而微型化,可以说是在吉利的参与下发生改变——向紧凑级车型进军。
盘点近几年两个细分市场的变化,2017年微型纯电动车占比高达69%,2018年下降至49%,2019年上半年仅剩26%。相比之下,紧凑型纯电动车2017、2018和2019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23%、33%和54%,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且已经远超微型车。
这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结果,更在于“技术性补贴”的结果:微型车所搭载的小容量电池拿不到任何补贴,微型电动车遭遇断崖式下滑。
2022年以后,“吉利版”电动smart将销往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届时,哪一种车型,到底是微型电动车还是紧凑级电动车更受欢迎呢?
理想智造的“小而美”SEV项目宣告失败后,可以为国内市场的风向做一个反面佐证:至少短期内,微型电动车(尤其smart售价高昂,与紧凑级车型相当)不会出现规模增长。
但是,全球范围内,风向未必如此。
(大众ID.4续航里程分别可达330km、550km)
我们看见,对于刚刚成型的电动车,各系别车企在做着完全相反的选择: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自主品牌专注于开发包括SUV在内的大型长续航里程的车型,而日系车企则更偏好于更便宜、更小尺寸的电动车型。比如日前,丰田推出一款超小型电动车BEV,可容纳两个人,续航仅100公里。
无论如何,全新的“吉利版”smart都让外界充满想象,无论是其在全球市场的征战,还是与“长城版”MINI的对峙都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从沃尔沃的单一输出,到与吉利合作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初,双方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基本上是沃尔沃对吉利的单项输出,包括提升在汽车设计层面,汽车安全方面,后来随着吉利在中国市场的逐渐强大,双方的合作也加深了,开始联合开发。CMA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两个品牌合并之后,合作将会更加深入。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在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第二,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
第三,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某些方面,吉利反哺沃尔沃
两个品牌能够合并,说明现在吉利也确实强大了,强大到可以反哺给沃尔沃。比如说双方将会共同使用SEA浩瀚架构平台,这个平台是吉利主导开发的。今后,吉利,沃尔沃,领克,极星品牌都将实现平台共享。
3、沃尔沃帮助吉利走向国际
吉利虽然也已经走向国际,但是国际化方面,显然沃尔沃是有更丰富的经验。双方合并之后,沃尔沃会帮助领克品牌走向国际,领克汽车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海外渠道和售后网络,逐步服务全球用户。
吉利与沃尔沃现在之所以合并,根本原因是吉利也已经很强大了,当初收购的时候之所以没有合并,是因为害怕影响相互的发展。但是现在合并之后,则可以实现更深度的技术共享,实现更低的成本。
扩展资料:
吉利与沃尔沃合并
2月24日晚间,吉利控股集团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在会上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
根据吉利控股方面提供的消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的合并方案主要包括六点内容。首先,双方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
其次,双方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双方将扩大联合采购范围和规模,降低成本。 玩车网
此外,领克汽车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海外渠道和售后网络,逐步服务全球用户。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也将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
就个人而言,相信每个人在选择产品时,都会综合考虑各项技能、售后服务等其他方面。作为企业最主要的核心是,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努力创建更好的品牌,相信金子总会发光,只有自身品牌评价效果好,就不怕没有消费者支持。一个品牌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经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在当今社会,遵循的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原则。
为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新能源汽车,很多企业都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同时也使这个行业竞争越来越大。行业的竞争也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就作为一直主打生产汽车行业的吉利集团,虽然在汽车方面占有很多技能上优势,但也不能时刻掉以轻心,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相信也会赢得广大消费者支持。
吉利汽车将成立新电动车实体公司的说法属实。“组织架构及运营模式等方面,作为新公司都将是独立的团队”。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道。今年一月份,百度宣布将与吉利成立一家新公司,以利用其智能驾驶能力和吉利汽车制造专业知识来制造智能电动汽车。百度 CEO 李彦宏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已确定与吉利的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品牌。他还表示,他们将尝试在三年内推出新的电动汽车模型。
希望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吉利新能源汽车能够如约上市,希望也能够赢得广大消费者支持。
作为企业,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不断创新技能,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融合时代的元素,相信好的品牌从不缺失消费者的认可。就个人而言,比较喜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一家独大,因此很支持吉利做法。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吉利沃尔沃合并的背后 意味着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10周年沃尔沃推出“10%轻松购”金融方案在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10周年之际,沃尔沃汽车推出10周年金融方案——“10%轻松购”,以更低的资费、更灵活的分期、更省心的服务,让沃尔沃用户与守护更近一步。沃尔沃汽车推出“10%轻松购”金融方案“10%轻松购”主要针对新时代汽车消费人群,他们热衷于尝试新兴的消费模式,也希望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作为汽车金融领域创新的倡领者之一
沃尔沃V90CrossCountry采用直售模式直售价39.18-49.28万寻车讯4月1日,沃尔沃汽车宣布自今日起,旗下V90CrossCountry车型将面向全国用户切换为直售模式,官方直售价39.18-49.28万,此前建议零售价44.79-55.69万,相较而言更具性价比。目前,用户可以进行线上预约试驾,并通过“沃世界”小程序线上下单,享有统一透明的价格和更为便捷的服务。切换为直售模式
2020广州车展:售35.70万沃尔沃XC40RECHARGE上市11月20日,在当日开幕的2020广州车展上,沃尔沃首款纯电SUV车型XC40RECHARGE正式公布售价上市开售,售价35.70万元。XC40纯电版外观大体上和燃油版XC40的设计保持一致,依旧是较为硬朗的传统SUV外观造型,仅在细节部分做出了调整,封闭式的前进气格栅、左侧前/后翼子板上的充电口和C柱上的“RECHARGE”标
吉利/沃尔沃官宣:达成最佳合并方案今日,我们从吉利集团官方获悉,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将就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继续深化合作,达成如下合并方案,双方仍保持现有独立架构,继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与方式。划重点双方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双方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共同开发全球领先
沃尔沃完全属于吉利吗沃尔沃并不完全属于吉利品牌。沃尔沃汽车曾经是沃尔沃集团家庭轿车业务的一部分,沃尔沃汽车公司已由吉利控股、沃尔沃集团独立运营。吉利只收购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而沃尔沃的其他业务不属于吉利。在吉利与沃尔沃签署正式协议四个月后,吉利已经获得中国政府部门的批准,这意味着这笔交易已经接近完成日期。Samuelson作为沃尔沃的首席执行官,2012年,他在中国建立了一
沃尔沃XC40RECHARGE盲订礼遇升级广州车展将上市日前,沃尔沃汽车为答谢盲订客户的认可与青睐,特别推出“众人发电电‘礼’十足”好礼叠加活动。随着盲订期订单总数量的不断累积,全部预订用户可获得的额外礼遇也会相应增加,最高将达到十级豪礼。此外,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XC40RECHARGE将于2020广州车展上市。此前,沃尔沃汽车于今年北京车展推出首款纯电之作——XC40RECHARGE并开启
吉利/沃尔沃官宣:达成最佳合并方案今日,我们从吉利集团官方获悉,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将就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继续深化合作,达成如下合并方案,双方仍保持现有独立架构,继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与方式。划重点双方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双方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共同开发全球领先
吉利/沃尔沃官宣:达成最佳合并方案今日,我们从吉利集团官方获悉,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将就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继续深化合作,达成如下合并方案,双方仍保持现有独立架构,继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与方式。划重点双方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双方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共同开发全球领先
2023-09-03 13:51:19
2023-09-24 02:36:39
2023-09-05 10:40:57
2023-11-01 09:00:07
2023-10-19 23:01:13
2023-11-14 1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