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3 15:27:00 | 玩车网
最近, 小鹏 对合作这件事上瘾了。就在昨天,小鹏和 滴滴 宣布双方将在智能出行领域联手,双方会推出一个新汽车品牌并推出一款平价智能汽车,新车将会在2024年量产。那么,出行大佬滴滴与小鹏的携手能不能让双方都实现市场版图扩张?
超越15万主流产品
暂且不管那些宏大的品牌理想,先关注下产品怎样。
小鹏和滴滴将该新车项目命名为MONA。小鹏内部员工对这台车的说法是,新车将远超15万级新能源车水平。所以我们可以断定,新车的价格应该不会太高,定价应该会在15万上下。至于小鹏内部对这台车这么有信心的原因,主要因为小鹏会为这台新车引入XNGP、扶摇架构,配合上滴滴在出行市场的积淀与理解,新车成为爆款的几率很大。
在新势力里,小鹏其实一直都很低调。如果你了解这个品牌就会知道,小鹏向来喜欢埋头苦干,小鹏对技术的痴迷绝不亚于那些海外大佬。如果说其他的新势力品牌更看重市场与营销,那小鹏则更喜欢在技术领域死磕到底。这或许是之前小鹏能拿下 大众 合作的关键。
至于这款产品会不会影响到小鹏既有产品的销售,其实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小鹏与滴滴推出的新车更多的是聚焦于价格比较实惠的15万级别电动产品,会与小鹏目前的车型形成区分,所以,不存在产品之间相互抢夺市场的情况。
小鹏与滴滴的野心
在携手开发新品之后,滴滴与小鹏的内心也逐渐膨胀起来。
仔细查看合作内容,你会发现两家公司为这台新车设立的指标一点也不低。在新车上市后,如果连续两年新车年销量达到10万台,滴滴将会获得小鹏汽车额外的股权对价,如果想要更多股权比例,则年销量需要提升到18万台。这种豪言壮志如果放在十几年前,估计会引来不少吐槽,但在如今大热的自主品牌面前,之后什么状况还真不好说。
小鹏汽车内部员工对这台车的态度也非常激进,他们认为,年销10万台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因为新车会用小鹏当前的车辆生产体系同时会引入各自的供应链,所以新车的生产成本以及定价会有更多操作空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15万级智能电动车的缺位。在15万价位段至今还没有出现一款现象级的智驾产品。大部分15万价位的电动产品主要还是将目标聚焦于续航与空间,在驾驶辅助这一块基本选择避而远之。原因很简单,驾驶辅助的硬件和软件是需要成本的。基础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还能勉强“上车”,但涉及到更高规格且装车成本更贵的NGP智驾辅助系统就显得比较无力了。
因此,如果小鹏的XNGP能出现在小鹏和滴滴如果能顺利出现在推出的新车上那无异于是投向15万价位车圈的一颗深水炸弹。因为XNGP对于都市白领群体来说就是一种刚需,如果只需要花费15万就能享受城市智驾车型,那新车销量迎来爆发也是一种必然。
写在最后
在15万级智能电动车市场,滴滴和小鹏都很有想法,所以它们选择走到了一起。滴滴深谙出行市场的运营逻辑,小鹏则在造车领域有深厚的功底。可以判定,这两家公司造出来的新车是会很容易被市场接受的,加上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相信产品而不是品牌本身,新车想要卖得好其实难度不大。现在就等新车亮相并公布价格了,吃瓜群众们,搬好小板凳坐等好戏上演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叫兽Pr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为啥越来越贵
2022年3月17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再次调整后,油价进入“9元时代”。对于燃油车尤其是大排量车的车主来说,油价高得让人不敢开车。
为此,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想购买电动汽车。众所周知,不仅汽油价格一再上涨,电动汽车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特斯拉7天内3次涨价,零跑最高涨价3万。一方面是汽油价格飞涨,另一方面是电车价格。车主该如何选择?
20多家车企轮番调价
自2022年3月1日起,长城欧拉、上汽荣威、威马、广汽艾安、比亚迪、奇瑞新能源、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或传统品牌新能源汽车宣布涨价。
欧拉汽车在官方用户APP上宣布,调整欧拉豪猫GT版价格。调整后,价格将上涨12000元。同日,威马汽车宣布,将逐步调整部分车型的生产进度和价格,个别车型将在原价基础上分别上涨3000元和4000元。
在部分车企带头涨价后,更多车企坐不住了。仅2022年3月18日,小鹏汽车、几何汽车、零跑汽车等部分车企就发布涨价通知。其中,零跑C11性能版涨价3万元,成为单次涨幅最高的新能源车型。
一些车企甚至认为一次涨价还不够,之后继续调整价格。 2022年3月19日,此前调整价格的威马汽车、长城欧拉相继宣布继续上调产品价格,涨幅在6000元至2.6万元之间。不仅国内车企纷纷涨价,特斯拉也是如此。 2022年3月10日至17日短短一周内,特斯拉三度提价,几乎所有车型都进行了调整,涨幅约为5%。不少犹豫买车的车主感叹,短短一周就丢了一部苹果手机。
而且,不仅四轮有轨电车价格会上调,就连两轮车小牛也在2022年3月21日宣布,从4月份开始重新调整产品零售价,涨幅从200到1000元不等。。从这波涨价势头来看,无论是一线车企还是二线车企,国内车企还是国外车企,四轮车还是两轮车,几乎没有一家能坐稳,而有轨电车“涨价”已成趋势,为什么?
原材料涨价影响大
对于这波新能源汽车涨价潮,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2022年二季度电池成本的上涨“非常离谱”。无奈之举并不是车企自己赚了更多钱,而是他们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给了消费者。
纵观各车企在涨价公告中提到的原因,都大同小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芯片紧缺、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是本轮有轨电车涨价的主要原因。
这些原因确实是2022年电动汽车行业受影响最大的三个关键因素。我们先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说起。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成本中占比最大。过去一年,钴、镍、锰、锂及其化合物等金属原材料出现大幅增长。
例如,前期锂价仅为3万元/吨,而2022年2月28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上涨至48万元/吨。从价格走势来看,会比较直观,基本上是“直线上涨”。
就连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出面回应,称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相应动态调整了部分电池产品的价格。
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锂行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还会不断增加,矛盾可能就在这里。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外,芯片短缺一直是新能源车企的痛点。由于疫情反复,缺货问题自2021年以来一直持续,导致不少车企出现交付困难。从宝座上跌落也是因为工厂产能跟不上,无法及时交货。
上述两种原材料短缺问题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更加突出。战争导致全球资源能源价格飞涨,芯片供应更是雪上加霜。短期内,电动车企业可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至于电动车企业最后的压力,还有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的问题。2022年年初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以2021年为基础,上下坡度均为30%,消费者购车补贴也将于2021年结束。 2022年12月31日,对于不少新能源车企来说,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原材料上涨压力尚未结束。在资金和运营的压力下,再加上补贴退坡导致的一批车企来说,选择一起涨价其实比一起打价格战要好。
电车还香吗
由此看来,电车开启涨价潮,确实是无奈之举,毕竟如果价格压力不传导给消费者,任由电车行业内卷,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但对消费者来说,则显得有点为难了,在油价持续高企的时候,不少消费者都可能转投新能源车的怀抱,但随着购置补贴退坡、车价上涨,消费者对电车的消费欲望还会持续下去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消费者头疼的问题,不如说是让车企两难的痛点。
纵观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没有能赚钱的企业,就拿“蔚理鹏”来说,小鹏从18年-21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计亏损98亿元;理想则合计亏损44.5亿元;而蔚来的亏损则更为夸张,仅2018年一年便亏损了233亿元,三家企业的盈利依旧遥遥无期。不仅第一梯队的新能源车如此,赴港上市的零跑汽车,三年来合计亏掉48亿,营收还不够亏得多。
可见,亏损确实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常态,而主要原因是有轨电车前期在研发和工厂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加上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能源汽车市场。从投资上来说,有轨电车与传统汽油车不同,离不开网络营销和推广手段。烧钱抢用户的趋势依然无法避免。就连龙头企业特斯拉,也在成立第18年实现了全年首次盈利。只有成为市场领导者,才能凭借规模优势打开盈利空间。
因此,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来说,他们也明白,一旦选择提价,很可能会缩小消费规模,但他们宁愿在有限的市场中与其他车企竞争,也不愿独自承受成本压力,继续前行。早点亏钱。让各大车企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再退一步,车企可能还没赢得市场就倒下了。
不过,电车涨价可能会暂时浇灭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此次是整个电车行业的价格调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独善其身,消费者在考虑购买电车时,价格只会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待电车价格回稳之后,电车仍有其自身的魅力,不同车企也能在品牌魅力、驾驶体验以及智能化配置上,重新吸引消费者。
新能源车对消费者来说香不香,或不能只从售价这一点来考虑,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也不妨在这轮涨价潮里,抓住提升自身汽车品质的机会,通过技术等硬实力来促进自身增长,才是硬道理。
1、价格区别,鹏翼版比普通版价格贵了5-9万不等。
2、开门方式区别,鹏翼版主驾驶前门开门方式为上扬式开门。
小鹏P7看起来科技感非常足。“星际”设计语言是外观的主旋律,一眼看过去,感觉非常抽象。低趴的前脸营造出不错的运动效果,贯穿的弧形灯带,颇具未来感,圆滑的前脸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0.236Cd ),也使得整车看起来更有科技感。
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小鹏P7,主打科技牌并不令人诧异。硬件上,小鹏P7配备了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及一体式14.96英寸中控大屏,这也算是时下流行的联屏设计。
整个内饰而言,简洁大方,“智能音乐座舱”加入了丹拿Dynaudio音响系统,配合中控台可升降扬声器、顶棚天空声道扬声器、主驾座椅头枕音响,给年轻人更多听觉享受。 玩车网
在智能化体验上,小鹏P7搭载了XSmart OS车载系统,语音控制系统是其一大亮点,其反应速度、识别率以及控制的范围,在量产车中也算是数一数二。同时,内部集成了支付宝、唱吧等主流应用,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P7的车载系统过于依赖网络,如果在信号不好的路段,可能体验就有所打折。
另外,小鹏P7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设计,例如人脸识别摄像头、可触摸控制的多功能方向盘按键、双闪按键顶置、隐藏式出风口、怀挡设计、电动充电口盖等等。
同时,为了让驾驶员好好利用这个语音控制系统,设计师也最大程度缩减了实体按键,包括灯光控制、后视镜调节、后备箱开启按键等。至于放不方便,跟个人习惯和具体的使用场景有关,大家有机会可以去体验一下。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玩车网。小鹏汽车电喷系统,冷车熄火什么原因呢?你好,小鹏汽车电喷系统,冷车熄火,汽车启动不了、怠速不稳、转速忽高、忽低、检查项目如下:1、汽车电瓶电压偏低;具体检测方法:用三用表电压档测试一下电瓶电压,如果在10V以下,建议更换。如在11V左右,勉强使用;要做好更换准备。12V以上可以使用;2、检查是否由于积碳引起;如果走行2万KM左右,重点检查、清洗节气门;3、检查、测试、更换火花塞;
小鹏汽车g3多少钱二手大叔不能拒绝收车。造车确实有很多新动力套路,新车卖不出去。卖二手车是个不错的主意!至于为什么要当二手车卖,谁这么玩套路,听车叔分析。近日,一位短视频博主发布了一段视频,揭露了XpengMotors的卖车套路。首先,Xpeng汽车把大量新车卖给二手车商,然后上牌照,送到三四线城市,或者转售给出租车公司,以更低的价格卖出“新车”。比如XpengMotorsG3,它的
小鹏汽车的翻身之作,价格厚道,用户自然愿意买单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小鹏汽车就开始陷入困境,为了触底反弹,小鹏汽车除了各种内部结构、终端服务上的调整,更将所有希望放在了小鹏G6这款全新中型纯电SUV上。小鹏G6是一款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Y的车型,它有着超越ModelY的产品表现,但它的起售价比ModelY低了5.4万元。为了“活下去”,小鹏汽车也算是背水一战了。当然,在绝
小鹏汽车的翻身之作,价格厚道,用户自然愿意买单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小鹏汽车就开始陷入困境,为了触底反弹,小鹏汽车除了各种内部结构、终端服务上的调整,更将所有希望放在了小鹏G6这款全新中型纯电SUV上。小鹏G6是一款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Y的车型,它有着超越ModelY的产品表现,但它的起售价比ModelY低了5.4万元。为了“活下去”,小鹏汽车也算是背水一战了。当然,在绝
新款上市,二手又降了2万,2年的小鹏P7还值17万吗?作为国内纯电产品中为数不多可以和特斯拉Model3直接硬刚的车型,小鹏P7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了不少年轻人关注,而最近中期改款的小鹏P7i上市再次让它火了一把,从设计上看,新车和之前变化并不大,但实际内部配置进行了全面升级。与此同时,新车上市让消费者比较高兴的同时,却让老车主挺忧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新车上市会影响老款车型
除了少花钱,还能多享受,小鹏P5用车成本分析2022年的车市,面对着产能低迷和芯片危机,仍然很难获得如往常那般高歌猛进的增长速度。但在这之中,唯独新能源汽车还能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在2020年的137万辆、2021年的340万辆之后,中汽协对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期提高到了500万辆,这将成为助力其总销量突破2900万辆甚至3000万辆大关的关键势力。之所以新能源汽车能够获
小鹏G9售价309900元起,小鹏汽车能顺利进军豪华圈吗?大家好,非常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作为一个汽车发烧友,相信小编的一些个人见解,能给小伙伴们带来一点帮助。小鹏汽车品牌正式推出了自己的舰型SUV,这款车型的起售价已经达到了30万元。那么小鹏能否真正的进入国产新能源车辆豪华圈呢?小编为是有一定希望的。首先从目前小鹏汽车销售的车辆来看,最低的小鹏p5起售价也在15万元左右。而整
22.5万元起预售,为什么说小鹏G6更懂消费者了?经过自2023上海国际车展全球首秀并创下展台流量新高之后的长时间预热,气氛烘托到位的“超智驾轿跑SUV”——小鹏G6于日前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22.5万元起,目前小鹏G6静态体验展车已经抵达全国体验中心,新车将于6月29日正式上市,7月开启用户交付,《早懂车》也将尽快带来到店实拍报告,敬请期待!《早懂车》注意到,现在通过
2023-09-23 21:06:52
2023-09-03 13:51:19
2023-08-30 21:32:02
2023-09-23 14:45:09
2023-09-04 13:12:36
2023-08-30 04: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