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18:36:38 | 玩车网
本文内容的国产车主要指自主品牌,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国产车它既包括自主品牌也涵盖了合资品牌,我们口中所说的国产车是相对于进口车而言,它们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产地,正因为产地的差异使得实车就出现了一些品质和性能方面的差异。那么属于同一产地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相关车型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呢?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合资品牌主要有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建设雅马哈,豪爵铃木,济南铃木,厦杏三阳,常州光阳等,自主品牌主要包括豪爵,隆鑫,宗申,春风,贝纳利,力帆,奔达等,这些车型中合资车的典型代表就是日系,而自主品牌的代表就是五虎将。
纵观这些品牌的相关车型,我们会发现合资品牌的摩托车实际的发动机排量普遍都不大,现阶段基本上都在250cc及以下,并且它们的动力总成也就是单缸或者双缸,而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排量已经进入了公升级,发动机的结构也会比较丰富,除了常见的单缸以外还会有V缸,直列双缸,四缸,三缸等。
这就表明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摩托车,在排量和技术规格上已经拉开了距离,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国产品牌的动力和可玩性就会明显好于合资品牌(大环境),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代表性的车型,比如春风250SR,追600,无极650DS等等。
抛开发动机结构和排量上的优势,自主品牌在外观和配置方面,也是会有优于合资品牌车型的表现。合资品牌对于车型的配置和外观并不是那么的注重,比如在配置方面它们连双通道ABS都舍不得装,只有极少数的几款车型才会装配有这种装置,而双通道ABS在很多万元左右的自主品牌车型上都可以看到的。
并且随着车型分类的不同自主品牌的车型整体的外观设计也会更加给力,基本上可以和国际接轨,而合资品牌依然比较颓废,并没有像海外车型看齐,外观的表现也就是刚刚好的水平。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合资品牌明显会有“弱于”自主品牌的现象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所注重的第一要素是品质,在具有良好品质的前提下,它们才会谈外观和配置,并且因为合资品牌的车型在技术上受到了另一半的封锁,因此动力总成的排量和技术规格就会矮人一截,但即便如此因为它们品质上的优势,使得后期的用户体验就会比较好,也正因为它们有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口碑,所以合资品牌就有资本以低配,素颜的状态高价销售摩托车。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就自主品牌的摩托车,它们具有不错的外观,丰富的配置,良好的动力但品质方面还是会差点意思,而合资品牌的相关车型恰恰相反它们比较注重品质,但并不会刻意去强调其它表现。
这样的差异除了品控和成本的考虑以外,主要还和两个品牌的战略布局有一定的关系,合资品牌目前主要以一些通路车为主,而通路车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品质,只要通路车的品质没问题那么它就是成功的,再加之合资品牌的小排量机型技术都相对比较成熟,本身的成本也不是很高,所以它们就能做到精益求精。
而自主品牌的相关摩托车目前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玩乐车型上,这样的转型下它们必须充分考虑一款摩托车的综合表现,所以就有了外观,配置,动力好于合资品牌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因为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品质方面就会差点意思。
总而言之,合资品牌相关车型最大的优势就是品质会比较靠得住,小排量的性能表现也不错,但它们相对而言价格会比较贵,而自主品牌的摩托车除了品质方面会欠缺一点以外,在外观和配置等方面就会更有优势,至于这种区别到底会有多大,则完全取决于具体车型。
工业设计方面

外观是对一辆摩托车的第一印象,也是最容易缩小与国外品牌差距的地方。日本品牌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反观中国品牌,多数品牌还沿用着逆向研发的底子,节约成本(规避外观专利)的小改动是主流,但也有不少品牌在坚持着原创设计。在汽车行业,国产品牌已经在外观的原创设计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尝到了甜头,这样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摩托车行业借鉴。
配套体系方面

摩托车作为一个工业产品,组成它的各个零部件的品质也基本决定了整车的产品质量。在零部件配套体系方面,日本品牌或许有着全球范围内的最大优势。在日本的制造业中,大企业通常会将一些核心部件交由小企业进行加工甚至研发,而日本企业在零部件供应链中的股权持有也是相当复杂,同时还有日本政府对制造业的保护性政策和随之而来的银行的资金支持,几乎形成了企业与银行的一荣俱荣。如此就为配套企业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可以更专注于研发。
而对于中国品牌来讲,作为制造业根基的众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政策的“庇护”,甚至会因为政策的变动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在大多数企业眼里,“生存”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在这种不够稳定的环境中,也进一步催生了企业家们的多元化投资的思路。其结果或许我们赚到了更多的钱,但对于需要持续和大量投入资金的产品研发却难有推动。
如今零部件配套产业虽然全球化,但摩托车行业却无法和汽车行业同日而语,体量的压缩和摩托车配套企业更集中于日系品牌,都让国产摩托车品牌不能像汽车品牌一样拿到相对合理的价格供应。国产配套起不来,这个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行车质量方面

摩托车的行车质量,其实类似于在汽车行业讲到的NVH,即震动、噪音和平顺性。在摩托车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某个转速或时速时,车身、车把或发动机的共振和异响。而要解决共振问题是相当繁复并且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的。这关联了发动机的研发、车架刚性设计、变速箱匹配等等方面。这并不是简单的给发动机加个平衡轴就能解决的,它与研发过程息息相关,需要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成本。

研发本来就是国产品牌的弱项,在权衡成本之后,产品“带病”上市也不无可能。即便是完全逆向研发也无法避免,材料和工艺的差异或许还会带来更多问题。而要提升行车质量,则需要国产品牌更多的坚持正向研发,从设计层面进行把握,并且在产品不断的迭代中进行改进和提升。这是一个相当长的积累和持续投入的过程。
国产和进口的摩托车新手该如何选择?
一、目前国产摩托车发展的很迅猛。
首先各个品牌为了抢夺每年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少有针对性的产品,产品在主流功能上都下足了功夫,在个性和差异化上投入巨大,但核心的动力单元和整车装配方面和造车材质上,提升并不是特别显著,但仍有可圈可点几家企业在某一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如隆鑫和宗申的发动机,钱江贝纳利的外形设计,春风的各种机车活动等等。
二、目前国内可以买到进口摩托车,而且不止10个品牌以下,均已4s实体店的形式存在。
如宝马、本田、哈雷、川崎、印第安、凯旋、奥古斯塔、杜卡迪、ktm和雅马哈等等,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买汽车一样,并且在上牌和保险等服务上,也是能够能够一站式解决的。
三、
价格方面。玩车网
我也和大家一样认为是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个判断在摩托车产品里可以达到95%以上的准确度,也不排除有些进口的不如国产的,但仅限于极少产品。
四、品控方面。
由于大部分进口品牌的车型都是迭代产品,在国外已经有几代产品甚至几十代产品的更新,在细节方面趋于完美,有的甚至因为某个时期市场不需要这个产品,厂家选择停产待市场有需要的时候再复活,新品依旧原有的成熟基础上增加一些当下主流元素即可。然而纵观国产品牌,2015年至今一直是推新,大部分产品都是全新外观,全新的名字,全新动力单元,全新销售体系,总结起来就是没历史、没迭代和没沉淀,所以在细节方面自然也就会差一些。
五、稳定方面。
如第二所述,新车看品控在细节,买了新车去骑乘,稳定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也如二所诉,国产品牌目前大部分产品都是新车配小白,做的高明的车企,能够迅速帮小白成为老司机,也有让小白变小黑的,但还好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及时解决被骑乘后所出现的问题。
六、目前国产三大件问题并不是特别突出,重点还是在小配件方面,这个确确实实需要时间,不是多牛的企业和人立刻马上就能解决的,这个需要反复的沉淀才能将其稳定下来。
2023-10-28 07:49:57
2023-10-21 15:26:14
2023-09-05 10:40:57
2023-09-23 21:06:52
2023-08-24 06:46:53
2023-09-05 08: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