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 11:26:59 | 玩车网
随着环保意识的持续提高和油价的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购车的新选择。而随着各家车企的争夺,新能源汽车品牌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为大家揭秘当前最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以新型动力为主的汽车。
排行第一的品牌是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品牌,特斯拉拥有卓越的技术储备和行业经验,其旗下的Model 3、Model S等车型受到了广泛的追捧。
排行第二的是宝马。作为全球豪华车市场中的佼佼者,宝马也不甘示弱,推出了i3、i8等车型,以尖端的技术和崭新的外观设计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排行第三的是奥迪。作为大众旗下的豪华车品牌,奥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很大的野心。其推出的e-tron系列车型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成绩十分不俗。
排行第四的是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品牌之一,北汽新能源在纯电动领域有着不俗的技术储备和品牌口碑。其旗下的EU系列车型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玩车网
排行第五的是蔚来。作为一家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兴品牌,小米创始人李斌看中了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商机,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开发了蔚来ES8等车型,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排行第六的是广汽新能源。作为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广汽新能源在技术研发上有着不俗的实力,拥有iEV5、iEV6等车型,是国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
排行第七的是吉利新能源。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佼佼者,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旗下的EC7等车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排行第八的是江淮新能源。江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着十分不俗的表现。其推出的iEV等车型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出租车首选。
排行第九的是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老牌企业,比亚迪在技术实力上十分强大。旗下的秦、唐等车型在市场上表现也十分优秀。
排行第十的是特来电。作为国内最大的充电电站运营商之一,特来电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充电电站覆盖面非常广泛,为消费者的充电需求提供了便利。
总结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品牌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特斯拉、宝马、奥迪等品牌的强势崛起则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会愈加激烈。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芯片这些值得关注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表述,而作为制造业代表的汽车工业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此次两会代表的提案中被密集提及,关注的重点基本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和芯片等,从中也能窥见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风向。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中国去年出口新能源汽车67.9万辆,同比增长120%。
他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应当坚持几点:第一,战略清晰、方向明确、目标具体;第二,严格执行、推广、实施,做到有序;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始终围绕着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体系进行建设。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在《关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面临较多挑战,例如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均衡,用户补能尚存焦虑;电芯标准不统一导致重复投资,新能源行业尚未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关键原材料高度依靠进口,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
对此,朱华荣建议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对电压、形状、安装位置、接口等进行统一,并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等技术攻关;此外,还应不断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并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关键词:汽车智能化
除了新能源汽车,两会代表对于汽车智能化也非常关注,其中芯片和自动驾驶是多次提及的关键词。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提案就涉及了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张兴海表示,当前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近1100万个,其中汽车产业链缺口已高达百万个,这使得汽车企业面临数字化时代下“新蓝领工人”供给的断层危机,“人才荒”问题愈演愈烈。基于此,张兴海建议强化产教结合,加快推进教育体系改革;拓宽和延展数字化相关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和激励力度。
作为加入汽车行业的新势力,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车轮上的数据中心,其承载的行驶轨迹、生物特征等敏感个人信息,及地理信息、车外影像等,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资产,也给个人隐私、国家公共利益与安全带来了挑战。
雷军建议,首先要加快制定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标准,指导产业发展。其次,应该建立汽车数据安全认证、评价机制。第三,要构建汽车数据共享机制及平台,促进汽车数据共享使用。
关键词:中国汽车出海
在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之后,向全球市场进行拓展就成为了必然和必须,对此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202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汽车出口远大于进口。但日韩政府与诸多国家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日韩车企因此能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得中国汽车品牌在这些市场处于不平等地位。
尹同跃建议: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单位研究进一步降低整车进口关税,以便争取更加互惠的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壁垒。二、商务部等部委加速与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协定或关税联盟,制定相关关税政策,加快汽车产品关税互减的进程,从而为中国品牌汽车出海创造良好的条件。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这是雷军提到关于小米的梦想。
正是坚持着这份梦想,作为科技公司的小米,被人牢记的不是“技术”,而是“性价比”。也正是这个“刻板印象”,
小米汽车
被业内外人士格外关注。
小米汽车能否可以像当年小米手机一样,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搅局者”,以价格和产品优势驱逐行业劣币?这是在2021年小米汽车刚刚成立的时候,大部分人最关注的问题。如今距离小米首台车量产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更关心这款车的产品力如何?
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合乎常理。结合2021年的新能源车行业来看,新势力车企的车型在政策补贴之下,价格依旧居高不下。小米汽车的出现,预示着大部分新能源车会逐渐走向性价比。不过时至今日,大家越来越在意小米首台车的产品力,一方面是有话题性,另一方面是还没等小米汽车量产,今年的新能源车已经在价格上陷入疯狂内卷。
当2024年量产后的小米汽车不能成为“搅局者”,是否就意味着雷军的造车计划真的晚了?
不制造风口,但要站在浪尖
与李斌、李想这类汽车人不同的是,雷军造车并非主动。根据雷军本人讲述:小米造车是源于2021年1月美国对于其手机业务的制裁,在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调研,才决心投身汽车行业。不仅如此,造车还被雷军称为是最后一次创业。
如此一来,即向外界释放了小米汽车会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又表明了造车对于雷军是全新的领域,愿意从零开始学习。
当然,在2021年才选择造车是需要勇气的。以“蔚小理”为例的新势力车企都是在成立后4年左右的时间才上市了第一台车,小米必须要尽可能地压缩造车周期,来避免未知的市场风险。再者随着这些年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不断下调,小米汽车已经错过了“最好赚钱的时期”。
然而回顾雷军的创业之旅,不管是在金山,还是之后的小米手机,雷军都是紧跟科技行业的发展。他不奢求成为了制造风口的人,但一定要站在浪尖之上。
虽然新能源车的利润在政策和竞争压力下持续走低,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高压快充和智能化俨然成为行业两大重要方向,只要小米汽车能够在这两大产品点有绝对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上一直秉承的“性价比”,就不算晚。
800V、智能化两手抓
从目前曝光的小米首台车产品信息来看,电池包的铭牌上额定电压 726.7V,额定容量 139Ah,电池包容量 101kWh。 也就是说小米很可能已经掌握了800V高压充电技术,这算是现在量产新能源车可以支持的最大电压。
关于小米汽车的智能化,除了小米手机多年在MIUI上积累的技术,小米已经跟多家智能硬件合作或投资。就比如芯片方面有
比亚迪
半导体、黑芝麻智能,智能座舱有博泰车联网、睿米科技,智能驾驶有禾赛科技、北醒电子等等。
虽不能通过这些就敲定小米首台车的真正实力和实际体验,但原本这些技术和供应商在行业内就极为成熟,所以车型的下限还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
雷军进军新能源汽车,正是整个行业愈发成熟的时期。好处就是供应链完整,行业方向清晰;坏处就是竞争压力大,没有富裕的调整时间。
不到30岁的雷军在金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之所以要不断创业,还是抱有一腔热血。现如今,苹果、华为纷纷投入汽车行业,科技公司的尽头摆在了雷军面前。
只要造车,对于雷军而言,永远不会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氢年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5-14 11:17:52
2023-05-12 10:37:42
2023-12-23 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