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04:33:44 | 玩车网
上海
车展开幕首日,我们看到了一堆新能源车的集中亮相。
在这堆车型之中,国产车型的占比非常高,而以往备受关注的主流合资品牌,在20万、30万级别的市场中投放的车型,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热度。正如车展开幕之前的猜想一样,消费者现在相比于合资车型的新车,更期待国产品牌给他们带来惊喜。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次上海车展,国产车的表现确实不俗。我们看到了业界对于合资车以往的热情褪去,也看到了国产品牌展台被团团围住甚至来晚只能站在很远处“收听”发布会。国产新车不少,合资品牌来来回回还是那些车,没什么新鲜感,这就是本次上海车展的一个缩影。
而且,也像去年我们所预料的一样,在顺利拿下15-20万级别市场之后,今年的国产汽车品牌开始向30万级别和以上价位的市场,开始了试探。国产品牌正在“冲击”,合资品牌正在“守擂”。
这次车展,国产、合资,各自都表现如何?
车展首日,国产新能源主要战场在30万级?
上海车展首日,我们看到了诸多国产汽车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上市和亮相,它们,都很统一的瞄向了一个更高阶的市场,都想迈进30万元这个级别。去年,卖过30万元的国产汽车产品,有,但是不够多。
而今年,有更多的品牌准备让消费者花30万以上的价格去选择一台国产新能源。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15-20万级别的市场,国产车在去年能够拿下,说明在这个价位级别的市场里国产车值这个价,消费者认可,所以才有了去年新能源市场的“繁荣”。这么说吧,去年国产新能源的成功,有一半也是因为合资车的拉跨所导致的,具体就不展开列举车型了,总之有那么几款曾经主流的车型,去年我们几乎都听不到关于它们的消息。
以至于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合资品牌的部分企业,例如没有什么新技术、新产品的品牌展台,早已经变成了“展销会”,当地的销售人员也早已进入展台。或许是在车展之前,公布的车展方案没有过多的看头,这些合资企业展台关注度都不算高。
今年,关注度较高的,是国产新能源品牌的高端品牌、车型。有
比亚迪
的
腾势
、
仰望
;有
奇瑞
的iCAR、星纪元等等,大部分国产主流车企都有了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高端、豪华或者超豪华品牌。
今年国产品牌迈进30万级别,挑战的难度会比去年大很多。即将要面对的,是二线豪华品牌、一线豪华品牌的汽油车产品,而今年,差不多也是它们新能源发力的时候了。沉寂了几年之后,尤其是一线豪华品牌,
奔驰
在今年带来了EQE SUV、EQE AMG、EQG概念车、
迈巴赫EQS SUV
;
宝马
集团的四大品牌带来了宝马i7 M70L、宝马XM Label Red限量版、宝马M760Le,以及MINI Concept Aceman、
劳斯莱斯
Spectre
闪灵
等。
这些豪华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不能对现有的国产电动车产生多大的影响,毕竟价格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它们起到了豪华品牌电动车“标杆”的作用,让消费者重新意式到,在30万级别甚至更高阶的选择上,它们的产品仍旧会有着更好的体验感。
合资品牌的豪华车市场格局,目前是这样,30万-50万级别有燃油车守着,更高价格的市场开始用新能源车渗透。接下来,国产新能源品牌30万以上走高端的产品,是要和豪华品牌的燃油车抢市场的。
国产车真正崛起?合资车已经衰落?
车展上,看似热闹的国产车展台,似乎我们看到了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崛起;也感觉到了合资车型暂时的衰落。同时,这次车展上,我们还发现了国产品牌走向高端存在的两个共通点,和一个客观的问题。
首先,国内车企,在品牌化建设的道路上仍旧有待提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在车品的某些细节方面,例如做工、设计、用料上还是存在差距,需要再精益求精;之后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在30万级别开始,合资车更好的观念,这部分消费者的心中还是很根深蒂固的。
以上前两个点,是目前国产汽车品牌以及国产汽车产品的共性,它们在品牌建设层面都有着自己的薄弱环节;而且,国产品牌的高端化刚刚起步,除了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之外,没有任何品牌附加值来撑起它的溢价能力。像比亚迪集团,仰望、腾势、奇瑞集团iCAR和高合品牌等,这届车展上的表现都足够抢眼,价格不低、新车不少,但它们都需要共同面对一个问题。玩车网
就是,如何能把自己的高端化保持住?
作为消费者和汽车行业从业者来看,现在国产高端品牌“多点开花”的态势,不一定是一件好事。30万级以上的市场,容量有限,容不下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自己的高端品牌,就像为什么一线只有BBA,其他的都是二线豪华一个道理。
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刚刚起步,疲软、抗风险能力低,如果想长期、稳定的发展高端化,势必要解决一些问题。例如,花时间培养品牌文化给消费者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目前来看,以上提到的国产新能源品牌中,只有比亚迪这方面做得还算不错。
然后做工、用料、质感层面这些不好客观评价的东西,因人而异;我可以承认国产新能源的技术现在做的确实好,但我还是更喜欢看合资车的设计,尤其是颜色的搭配、材质的选择,这些方面它们做的确实会更好一些。
只能说,现在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冲击高端,并非是一次“短跑”,而是一次“长跑”,前期冲的猛不见得后期就能跑的远。而且,一二线的传统豪华品牌,今年就已经有开始在新能源市场发力的品牌,奔驰、宝马的新产品都已经和三年前有了质的变化,而且车型越来越重磅。
要说
沃尔沃
、
雷克萨斯
、
凯迪拉克
这些二线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方面已经远落后于国产品牌,确实不可否认,这次车展上展台也比较冷清。但国产新能源高端化,想绕过它们没那么容易,即便没什么新车,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也会犹豫一下“一个高端国产品牌,和一个有优惠的二线豪华品牌,该怎么选”,信我,肯定会有这种消费观念。
今年,我们看到了国产品牌高端化的成功吗?
看到了一部分品牌发起新能源高端化的挑战,但能不能成功?算不算成功?谁成功了?可能要等到今年的广州车展或者
北京
车展才会有一个明确答案。至于合资品牌的衰落,其实今年在车展前就已经有了一些迹象,而车展,只是印证这些想法,显然主流的合资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新能源的产品力从今年开始逐渐回归正轨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截至2021年9月9日,全是进口车的品牌有:
阿斯顿马丁 、 阿尔法罗密欧 、 保时捷 、宾利、 布加迪 、道奇、 法拉利 、 GMC 、极星、 克莱斯勒 、卡尔曼、 雷克萨斯 、 劳斯莱斯 、 兰博基尼 、路特斯、 玛莎拉蒂 、 MINI 、 迈凯伦 、乔治巴顿、 斯巴鲁 、 smart 、双龙。
以上所说的品牌,全部都是有车型在售的。像是光冈、悍马等品牌,虽然车型全部是进口的,但是没有在售的车型了,因此也就不算在内了。
还有一些品牌,例如 帕加尼 、科尼塞克等,由于都是量产车型,也就不算在内了。
像是BBA(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虽然有进口车型,但是有一部分车型是国产的,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一汽奥迪生产的车型,都算是国产车。所以这类品牌并不全部都是进口的,因此也就不算在内了。
这里多说一个知识点,很多人把会把国产车、进口、自主品牌这三个概念混淆。
关于国产车,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车辆都算是国产车。
自主品牌,主要是指长城、吉利、奇瑞这种类型的品牌。自主品牌和国产车不是一个意思。
关于进口车,不用多说了,意思就是完全在国外生产的,然后在国内进行销售的车辆。
像是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一汽奥迪等合资品牌,全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因此当然算是国产车。
也就是说,国产车有可能是合资车,也有可能是自主品牌的车。并不是只有自主品牌的车才算是国产车。
以前的时候,路虎、捷豹、林肯、 特斯拉 等品牌也全部是进口车,但是后来陆陆续续都进行了国产。 @2019
随着2022Ian各大车型销量的发布,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TOP10的排名也正式出炉,从前十的车型销量来看,7款国产车,真不给合资留活路了?而且相比2021年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前十排名中到底有哪些车型吧。
NO.1
Model Y
总销量:747500辆
据统计,
特斯拉
Model Y在2022年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凭借747500辆的销售成绩牢牢占据了全球排名的首位,相比上一年增长了91%。从特斯拉官方数据来看,中国销售的Model Y占到了总销量的44%,美国和加拿大的销量占到了总量的34%,欧洲的注册量达到了19%,东南亚太平洋地区销量为13400台,而日韩地区的销量为9600台。可见国内和北美地区是Model Y的主要销地。
NO.2
Model 3
总销量:482200辆
排在第二的Model 3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表现同样优异,2022年合计售出新车482200辆。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销售量占比达到了47%,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市场的销售量占比为28%,欧洲市场的销售量占比为19%。不过Model 3与Model Y相比,相比2021年销量出现了3%的下降,这或许是Model Y抢了部分Model 3的风头。
NO.3
宏光MINIEV
总销量:443400辆
随着国内纯电微型车市场的逐步火爆,率先布局的五菱宏光也取得了快速增长,旗下纯电微型车宏光MINIEV在2022年共计销售新车443400辆,位列全球第三的位置,虽然从性能表现上来看,宏光MINIEV更适合城市通勤和上班代步,再加上亲民的定价,使它成为了许多消费者城市圈代步的首选。
NO.4
比亚迪
海豚
总销量:205200辆
要说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总龙头,那非比亚迪莫属了,随着产能和新车阵营的快速提升,当前比亚迪的优势已经与其他车企拉开差距,而旗下的比亚迪海豚车型在2022年共计售出205200辆,排在了榜单第四的位置,虽然海豚仅仅定位为一台小型纯电车型,但在e平台3.0的加持下,车内的空间表现成功“越级”,超过400km的续航里程也更适合平时出行需求。
NO.5 比亚迪
元PLUS
总销量:180600辆
定位紧凑级SUV的比亚迪元PLUS虽然上市不足一年,但其依旧取得了180600辆的销售成绩,排在了榜单第五。元PLUS与海豚一样,虽然仅仅有着紧凑型的车身,但车内的空间容积表现却较为宽裕,同时十来万的定价也非常符合国内消费者家用车型的选择,种种优势让元PLUS在国内退出后便迎来了“爆单”,新车后期销量预计还将快速井喷。
NO.6
大众
ID.4
总销量:175600辆
据2022年的销售数据显示,大众ID.4的销量达到了175600辆,同比增长53%。该车型的主要市场仍为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占据了总销量的47%。此外,在欧洲市场,该车型的销售比例为39%,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销售比例为13%。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市场销量前十的车型中,特斯拉并未出现,反而大众ID.4占据了榜单头名。
NO.7 比亚迪秦
总销量:163400辆
比亚迪秦2022年全球销量共计163400辆,排在了榜单第七位,作为国内紧凑级车的销冠车型,秦系列也刚刚完成了新车换代,加入了冠军版车型,硬生生将起售价降低到10万元以内,给了同级更大的压力,从设计上来看,比亚迪秦在Dragon Face的美学理念加持下拥有动感
优雅
的车身设计,同时DM-i与EV两个版本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NO.8
埃安
AION Y
总销量:119800辆
2022年,广汽埃安也迎来重大突破,全年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26%。而对于家族销量贡献最大的要数AION Y和
AION S
了,这两辆车也分列榜单第八和第九的位置。其中AION Y在2022年共交付新车119800辆,而从细分销量来看,AION Y有很大一部分订单都来源于网约车市场,而如何打破这一固有品牌印象,也成为当前埃安急于破局的点。
NO.9 埃安AION S
总销量:117000辆
AION S紧随AION Y身后,排在了榜单第九,2022年也实现了117000辆的新车销售,AION S作为一款带有浓烈机甲风格的紧凑级轿车,低趴的造型营造出强烈的运动气息,智能化的车内配置也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NO.10 比亚迪汉
总销量:116500辆
比亚迪汉作为当前王朝系列的旗舰车型,凭借着优雅的外观造型和过硬的产品实力俘获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虽有有着更高的价格表现,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在2022年共计售出116500辆。近期,汉也进行了新车型的换代,冠军版车型的上市同样降低了购车门槛。
总结:
从2022年全球电动车TOP10的销售表现来看,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登上了榜单,侧面说明在新能源车领域,部分国产品牌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随着后期政策及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预计这些车型的销量还将迎来大突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之养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05 10:40:57
2023-09-03 13:51:19
2023-09-24 02:36:39
2023-10-28 07:49:57
2023-10-21 15:26:14
2023-10-10 20: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