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04:30:11 | 玩车网
你可以将其称为生逢其时,也可以称其为时代造就英雄,但在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没有人能忽略
比亚迪
的灵魂人物、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数次哽咽,那些没有被镁光灯照到的至暗时刻,大概只有比亚迪自己知道。
2021年5月,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0到100万辆,比亚迪用了13年;2022年5月,比亚迪第2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100万到200万辆,比亚迪用了1年;2022年11月,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200万到300万辆,比亚迪用了半年;2023年8月,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市值价值7600 亿元,从300万到500万辆,这一次,新能源用了不足9个月。
至此,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达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全球第一家——来自中国。
这组数字不免令人动容,但还有一组数字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有数据显示,今年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03万辆,去年同期则为10.6万辆,截止到彼时为止,2023年其累计销量达到76.24万辆,同比增长94.3%。另外,比亚迪今年4月的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4827辆,增速已超行业平均水平。
不可置否,汽车行业是个复杂又简单的行业,即便是站在百年历史之上,很多车企依旧很难看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销量则可对一家企业的发展现状窥见一斑。从两组数据来看,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有了自己的用户圈层,已经有了相当稳固的品牌地位。
这一条走了20年的路,途中势必不会平坦,未来也将不会一路顺遂,但当比亚迪迈过了100万、200万、300万以及500万的门槛之后,那些曾经的苦难,便为后面的中国汽车品牌奠定了新的起点。
一道做了20年的证明题
20年前的比亚迪还是一家做电池的小公司,本来在电池行业稳扎稳打的比亚迪在2003年突然宣布收购秦川汽车,就此进军汽车行业,许是质疑一家做电池的企业能否做好汽车,许是质疑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有未来,在比亚迪宣布这一消息的第二天,已经上市的比亚迪股价直接下跌20%。
2005年比亚迪推出了其首款汽车——F3,在高性价比和节能环保两大优势的加持下,F3迅速打开市场,成为了当下的热销车型。
2008年,比亚迪宣布研发出全球首款双模电动汽车F3DM,这款车型的出世意味着比亚迪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入量产的企业,同一年,王传福提出了“光伏+电动车+储能”一定是未来的口号。从此,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路上开始了一场艰巨且坚持的征途。
2018年,比亚迪DM技术进入第三代,当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这个市场的插电混动份额很小,同时比亚迪技术本身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突破,在面对未知的未来和未知的技术,比亚迪不是没想过放弃。可伟大本就如此,那些一路顺畅的描述甚至不曾出现在童话故事中,我们所见的世界,便是那些知道放弃会很轻松却依旧坚守的人在创造。
如今有多少鲜花与掌声,当年的比亚迪就有多少的质疑与嘲讽。但深耕行业之后,我们便能窥见一二——要把汽车做好,要想发展新领域,没有核心技术便是虚无的,正如王传福的态度——技术的研发是科研制定志强的新长征。显然,在这条长征路上,比亚迪没有犹豫,那么如今的各项利好数据我们也就找到了答案。
如果2020年没有刀片电池的出现,大概也没有人能想起来比亚迪从2002年开始在磷酸铁锂这一技术路线18年的坚守。刀片电池的推出不但突破了续航里程的瓶颈,还大程度地减少了新能源研发发展中的电池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用户用车的两大痛点被关注、被解决,这究竟是比亚迪跨越式地进展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步,不言而喻。
20年过后,在这个新能源车型遍地开花的时代里,王传福终于可以站在背景板下聊起了当年,他说:“20年前造新能源车,有人看不懂、有人看不上、有人看不起。”但比亚迪始终没有给自己回头的机会。如今,他面对友商、面对媒体、面对比亚迪千万车主表示“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在一起,见证中国品牌的力量
“今天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强国。”
在王传福的回忆线上,比亚迪造车20年研发投入消耗千亿元,有3/4的时间是在生死线徘徊。据王传福回忆称“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到2019年,净利润只有16个亿。但是在研发上,那一年我们还是咬紧牙关投了 84 个亿。”的确,时至今日,比亚迪在技术层面依旧是不计回报的投入。
王传福表示:“在最近的12年,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甚至很多时候还是净利润的3-4倍。”
可不想挣钱的商人算是什么商人?
诚然,作为前辈,或许王传福在看着
蔚来
、理想、
小鹏
等新型造车企业不断投入资金去发展新能源汽车时是可以看到曾经的自己的。那些曾经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商人都在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投入了青春。
在王传福的身后是比亚迪,在比亚迪的旁边是
奇瑞
、上汽、小鹏、蔚来、
长城
、吉利等品牌,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汽车。
在第500辆新能源车下线的发布会上,比亚迪特意布置了一处中国汽车品牌车型展览区,涉及品牌包括
一汽
红旗
、
东风
岚图、
长安
深蓝、上汽飞凡、广汽
埃安
、吉利
极氪
、长城
哈弗
、奇瑞、蔚来、小鹏和理想。它们是对手,是朋友,是同样经历过时代变革、推动行业转型的战友。
当一场发布会上陈列出竞品车型、一家车企董事长背后出现竞品品牌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了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在回忆结束时刻,王传福直言,“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据王传福预测,在不可逆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中,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60%,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
新能源汽车为中国品牌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排名第一、产销量占全球的60%、专利公开量为全球公开量的70%,中国前6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占全球电池装车量的63%。从销量数据、品牌影响力、技术专利公开量以及用户服务体验反馈等多维度来看,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向上。
“中国70年造车史,是中国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缩影。”无论是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始终坚守在造车一线的吉利、长城,亦或者是作为后来者入局的蔚来、理想、小鹏,这些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掌握了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并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在势在必行的新能源汽车变革中,中国品牌已经成为了不可忽略的一环。在王传福看来,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写在最后:
王传福将过去的20年比喻为一场考试,他说比亚迪一直在做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实际上我们依旧记得被称为汽车寒冬的那三年——2017年到2019年,那三年比亚迪也没能跳出泥沼,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滑,尤其在2019年,其利润率仅为16亿元,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仅为4.9%。王传福坦言,那时的他也害怕等不到“春天”,可当他可以将这段历史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们便做好了准备——中国汽车的盛夏即将到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春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
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第500万辆车正是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
腾势
汽车今年的重磅产品N7,而这一辆车的主人则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
发布会现场王传福强调,“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的全新里程碑,更是中国品牌向好向上发展的见证。这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新能源为中国汽车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比亚迪将与同行携手并进,共同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为全球汽车工业变革注入中国汽车力量。”
比亚迪的二十年:技术突破带来春天
回忆起二十年来比亚迪发展故事,王传福一度泪洒现场。在这二十年中,比亚迪经历了数次重大转型,而在每一次转型的背后都有着王传福的身影。王传福认为:要把车做好,要想发展新能源,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这条长征路上,比亚迪只有坚持下去,才有与合资品牌抗衡的本领。
比亚迪到如今已经有二十年的造车历史,在这二十年中,比亚迪的经历是奇幻的。2003年,在比亚迪刚刚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时,资本及市场对比亚迪均保持不看好的姿态,认为造电池的厂商进军汽车行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比亚迪依旧保持其进军汽车的信心顽强拼搏。在2004年,比亚迪在
北京
国际车展上首次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车,但其他的展台全是燃油车。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相信,新能源汽车能有未来,大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但比亚迪依旧坚持技术才是唯一标准,将技术刻进比亚迪的DNA里。比亚迪在2008年推出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后续又推出了DM2.0。
2010-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时刻,市场上无法看到比亚迪的进步,甚至2019年,比亚迪的目标却仅仅是“活下去”。玩车网
直到2020年,这一年比亚迪在技术上终于有所突破,比亚迪推出的业内领先的“刀片电池”,在电池装机量方面跃居全球第二,同时DM-i 超级混动技术的出现,让插混市场迎来了转机,插电混动也变为主流趋势。庆幸的是,比亚迪迎来了春天。
2020年后,比亚迪的发展便有了质的飞跃,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翻倍增长。意味着中国新能源车型正在逐步被用户所接受,让用户突破传统印象,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型产生改观。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到了32.4%,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型已经达到可以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相提并论的阶段。王传福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增长到60%以上,在汽车市场中,如若达到60%以上的渗透率,那么中国汽车也必定将会被世界所知晓。
技术好还是产品好?
2020年后,比亚迪似乎以不可逆的趋势正在快速发展。十万级别中,有秦、宋作为主力车型努力奋战;二十万的级别中,比亚迪的汉、唐、
海豹
等车型也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在技术研发上,比亚迪累计投入了上千亿资金,在新能源的市场中似乎难逢敌手。依托于比亚迪之前造电池的优势及投入的研发资金,让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可以顺利地在比亚迪旗下车型上所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拥有着长寿命、耐高温、充电快等特点。
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让比亚迪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从第一代DM技术到如今DM-i、DM-p等技术,比亚迪在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业内领先级别。可油可电的DM-i技术可让车辆同时兼顾动力和油耗,DM-p的出现可以说让比亚迪在动力方面再次拔高一个等级。拥有DM-p的车型搭载前后双电机,可实现双电机四驱,会将动力再次提升一个等级。
如果说DM-i及DM-p技术已经让人惊讶,那不妨再来看下如今比亚迪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在合资车型中放眼望去,
丰田
拥有TNGA架构,
奔驰
拥有核心的魔毯技术、
大众
拥有MEB底盘控制技术。而比亚迪的云辇系统似乎把合资车企的技术全部笼络到一起。云辇-C、云辇-A、云辇-P等系统的出现让比亚迪将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操控属性等方面都提升了一个等级。而值得一题的是,合资车企的技术目前是燃油、新能源车型混用。而比亚迪的云辇系统则是一套专属于新能源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对于新能源车型也会有专属的调教,让技术更适配车型。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拥有引以为豪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将整车强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保证车辆安全的同时,还赋予车辆更多的操控属性。
以上的这些技术,无论单拿出哪一项放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都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顶流技术,同时也是一次中国汽车的加速超越。再看产品,我们拿
腾势N7
来举例,在三十万级选择新能源车型的用户似乎都会考虑这台车,除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优势,腾势N7在同级别车型中还有着更为可靠的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更为舒适的配置及更亲民的价格,让它很难不成为用户考虑的首选。在技术好还是产品好的这个话题上,比亚迪似乎给用户了一个特别完美的答案,用技术彰显产品,用产品体现技术。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中国的车企已经突破了曾经被国外封锁的技术壁垒。在造新能源车型的这条路中,很多中国品牌都和比亚迪一样,也有过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的经历。但“春天”的来临,让中国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各家车企的百花齐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通过中国汽车让世界熟悉中国品牌。
如今,新能源已经步入快车道,如今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是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但同时也是属于中国汽车的高光时刻。新能源车型已经步入快车道,各家车企也在抓紧研发自身领域技术。如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中获得明显增量,也证明在新能源车型中,中国汽车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传福表示:过去,中国汽车一直在苦苦追赶,这么庞大的汽车市场,却没有一个中国自己的世界级品牌。但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汽车产业不再被“卡脖子”。在比亚迪举办活动的当天,比亚迪在深圳的全球总部广场的正中央摆放了十三台车型,而这十三辆车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结语:比亚迪的崛起是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说,世界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而中国的汽车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已经抓住了机遇弯道超车。车企与政府的共同发力,让车企向世界递出了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让中国品牌被人熟知。紧紧在一起,才能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DoNews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航天新长征ht10电动汽车弧线优美,外观时尚炫目,值得买。
根据官方参数,航天新长征HT10型纯电动最大爬坡度30°动感车身,弧线优美,外观时尚炫目。采用车载48V胶体免维护电池,4KW高效直流电机。值得买。
航天蓝速HT10与氢燃料概念车型是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
2023-09-05 10:40:57
2023-09-03 13:51:19
2023-09-24 02:36:39
2023-10-28 07:49:57
2023-10-21 15:26:14
2023-10-16 03: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