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05:32:01 | 玩车网
国产车最典型的就是“皮实肉厚”,
在空中连续翻滚数十圈,高空20米坠落,车上众人安然无恙,真的是庆幸!
这起事故再一次证明了国产车还是非常靠谱的,引发大众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事故的发生触目惊心,更多的是在于事故结果让人们感到惊叹不已,这要是换成其他“皮薄”的车辆后果不堪设想。
1、安全性能获得认可
11月11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广澳高速广州通往珠海方向的高速大桥上发生一起令人揪心的交通事故:当时一辆白色小货车在碰撞到路面桥梁伸缩缝后,车辆立马就失控,直接将前方正常行驶的蓝色SUV撞到,这辆蓝色SUV就是一辆vv 7。
本在超车道上行驶的vv 7在被小货车撞到之后直接就从超车道翻滚数圈来到应急车道上,护栏没有成功的阻止vv 7,直接从应急车道护栏上掉落至桥下,坠落至路面的水沟中,积水不是很深,不然还有可能引发二次事故!
在这起事故发生的过程当中共造成五人受伤,其中随车吊下桥的四人均是轻伤,并无生命危险。国产车再一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因为“玩车网
车祸猛如虎
”,行车问题也就是安全问题,再好的车子如果不能够保障安全的话,那么终将是没有意义!
2、“生命带”需牢记
车子在空中连续翻转,高空坠落的情况下车内乘客均受轻伤,就直接的证明了当时他们应该都是系有安全带的。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乘客就有可能被甩出车外,或者说在车内跟随着车子一起翻转、碰撞,再从20米高空坠落,情况肯定是十分危急!
这一点是值得称赞,毕竟安全带又被叫做“生命带”,行车过程当中,无论是司机还是前后排的乘客,都需要扣紧安全带,这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保障。当然也要给vv 7的安全性能点赞,并不是说这辆车主保住了车上4人的性命,而是说这4人的安全意识直接性的保护了他们!
一定要重视“
安全带
”,因为安全带有极大的缓冲作用,车辆在碰撞时会产生巨大的撞击力,人的大脑又很容易受伤,如果没有缓冲必将会使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3、选车合适就好
无论是国产还是合资,或是说其他车辆,最主要的就是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安全性能较高的车辆。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好转,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辆小轿车,路面上的车流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行车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遵守交通规则行车是我们每个司机开车上路的最基本前提,安全意识一日都不能松懈,需要做到警钟长鸣!
其实作为一名开车十多年的老司机来看,车子开的时间越长,越是感到担惊受怕,因为路面上不可抗的因素实在是太多。除去娴熟的驾驶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安全意识。
大家都知道大货车司机的驾驶技能应该是非常好的,可为何总是事故频发呢?因为有的大车司机就认为自己的驾驶技能非常好,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行车速度也比较快,就是这样抱着侥幸心理,最终才导致了事故发生!
老车好还是新车妙?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有些老车对车主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多的是情怀的载体,是一段难以取代的生活的缩影。而新车则是新时代新理念新技术的化身,新旧碰撞,的确是让人难以取舍。
巧的是小编偶遇一辆郊区低速碰撞的车祸,主角正是一辆老车和一款后起新秀,究竟谁更胜一筹?
今天我们不谈情怀,也不说什么配置空间销量和影响力,咱们就说安全性,老车和新车还真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一辆大众老捷达,经典中的经典,一辆长安CS75 PLUS,新秀中的黑马。两款车型在这里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碰撞”,让我们更是对老车新车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说实在的,没看到图的时候,很多人根据传统印象理解,认为胜出的一定是大众捷达,毕竟在不少网友眼中,以前的老车真材实料,没水份。而且大众品牌,更是有着安全性高的标签加持。在这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感觉碰撞表现更为出色的应该是捷达。
但是事实却有些出乎意料,捷达的情况相对更加惨烈,前车头发动机舱变形严重。保险杠脱落断裂,引擎盖也是曲折突起。而反观长安CS75 PLUS就显得很从容,如果不仔细看,都看不出只有前大灯下面的扰流区受损。
换个视角来看,依旧是长安CS75 PLUS胜出,不难看出这是一起变道导致的侧面撞击事故,捷达左侧车头和行驶中的长安CS75 PLUS发生碰撞,事故不大,捷达的车身主体架构都很完善,轮毂没有侵占驾驶员空间,也没有变形,ABC柱都保存完善。
这一起事故不能代表什么,但这一起事故也能说明一些东西,通过这起事故,至少有五点想说:
1、长安CS75 PLUS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这起事故只是CS75 PLUS安全性出色的一个侧面写照,早在2020年年初,中保研的测试成绩公布,CS75 PLUS斩获了六项全优的出色成绩,超过了大部分的合资品牌车型,实力证明了不管是权威机构还是实测反馈,CS75 PLUS都没在怕的,刷新了市场和消费者对于国产车安全性的传统印象,现在的国产车,不仅颜值高配置足,三大件不输合资,就连安全性也能和合资一较高下,甚至更胜一筹。
2、老车和新车在安全性上的确有很大差距
酒越老越有味道,但车却是越新越好。至少在主被动安全配置层面,只有新架构平台、新技术和产品生产线,产品生命周期占优势的新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拿气囊来说,在十年前能有个主副气囊加侧气囊就不错了,只有豪车可能带侧气帘,但是现在的车型十万左右不仅带前后头部气囊,还带膝部气囊甚至后排中间气囊,更别提一些主动刹车、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保持辅助等辅助安全配置,对于安全性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安全从来无小事。
3、轿车和SUV车型种类不同,也是影响了安全性表现
都说轿车重心低,高速行驶时底盘更稳,侧翻几率更小。SUV中心高,稳定性不如轿车出色,但是如果两车发生碰撞,轿车的安全性就不如SUV高了。这一点在美国的IIHS机构测试中也有过相应的测试表现,底盘高,驾驶坐姿也高,发生碰撞的时候,反而是相对矮的轿车驾驶员生存空间容易收到挤压,更容易产生碰撞伤害。
4、CS75 PLUS的颜值真高
颜值这块,CS75 PLUS的表现令人惊艳,不管是线上的精修图片,还是线下实车,都不难看出,它那与众不同的设计语言。前脸张力十足,极具辨识度,尤其是两侧进气孔处那一抹彩色饰条点缀,更令里面的战斗机式设计元素,整车更动感时尚。全系LED冰晶大灯,配合大尺寸进气格栅,不仅仅是创新,更是重新定义了潮流,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5、捷达不愧是经典,这么多年依旧耐看
老捷达能够成为一代经典车型,不得不说除了在产品力以及稳定可靠性层面的优势,在颜值上它也有着不过时的设计。低腰线、方车灯、硬朗的车身线条,经典耐看,风格自成一派,可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这么多年过去了,和后起之秀CS75 PLUS放在一起也是另一种风格,不显过时,不显老旧。
要点概述:
发动机的进化
为何需要变速箱
对应品牌与车辆
辇车、马车和汽车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感觉一定会非常的怪异吧。
现在就有这样的场景。
汽车的发动机经过多次升级与进化,最初使用的是体积硕大的外燃机,同步出现的还有电动机,之后使用的是体积小巧的内燃机,现在二次应用电动机;内燃机是现在燃油车的唯一选项,但是也要区分为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自然吸气发动机依靠活塞往复运转产生的负压力吸入空气,吸入到气缸内的空气是常压标准,空气中的氧含量和呼吸的标准相同。内燃式转化机械能的方式是通过燃油燃烧,燃油在内燃机里是无法充分燃烧的,即便是在热车状态之下。
所以内燃机的正常运转实际浪费了很多能量,于是就有了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基础是自然吸气发动机,说白了就是在其基础之上增加一套由排气驱动的“压气机”;发动机运行的每分钟都要排出几百升的尾气,在狭小的排气歧管里则会产生高压气流。压气机的涡轮一端连接排气歧管,通过高压气流让涡轮叶片转速达到每分钟几万转到十几万转;另一端连接进气道,涡轮叶片转速和排气端的转速相同。
在进气道多出一个超高转速的涡轮,这样就能增加吸气,让被动的负压进气变成主动的“抽气”。
抽入空气之后还能通过高转涡轮将空气压缩变小,假设发动机排量是2.0L(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单缸吸入的空气最多是0.5升,其对应的氧含量就是0.5升空气里20.94%的氧气;涡轮增压2.0T单缸吸入的空气量也是0.5升,但却是经过压缩的空气,压缩是把空气中分子间隙压小,在固定空间里就会把0.5升之外的、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分子压到这0.5升的空间里,空气的密度变大了。
空气被压缩之后会出现“氧含量”的增加,燃油的燃烧做功就是燃油与氧气的还原反应;等量的汽油与更多的氧气反应,得到的热能就会更多,也就是说涡轮增压技术是在耗油量不变的前提下,榨出燃油里更多的能量,提高的是发动机的扭矩,扭矩增大则功率和马力会同步提升。
反之,在需要的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大扭矩只需要低转速就能实现相同的功率。
因为功率=转速×扭矩÷常数。
所以涡轮增压技术其实是一种节油技术,只是同时实现了性能的提升而已,所有柴油动力的客车和卡车都用涡轮增压柴油机,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发动机为何需要变速箱呢?
因为内燃式发动机依靠燃烧做功,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压和磨损,以及巨大的噪音;所以内燃机不适合长时间高转速运行;于是就需要用变速箱来实现对转速的控制,低速挡放大扭矩、高速挡放大车速,转速能维持在一个偏低的范围内。
不过变速箱也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手动挡(MT),自动挡分为AT/DCT/AMT,这四种变速箱都用齿轮换挡,使用寿命足够长;CVT用锥形轮推动钢带实现换挡,使用寿命最短,但是制造成本也比较低。
电动机与内燃机相比,没有磨损、高温和噪音的顾虑,因其结构与原理都很简单,依靠磁场推动转子运转的过程没有磨损,定子和转子是不接触的;而且这种转化机械能的方式损耗很低,效率可以是内燃机的两到三倍。所以电动机高转速运转也能有效控制能耗,于是电动机就不需要变速箱了。
所以电驱动系统最简单也最可靠,同时有安静、使用寿命长、爆发力强和转速高的优点。
综上所述,涡轮增压发动机普及之后,自然吸气发动机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电驱动技术普及之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燃油车也是望尘莫及;但现在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密度还不够大,所以燃油车依旧有存在的必要性,现状是普通代步车以燃油车为主,具备充电条件、选购中高端车的司机更多偏向电动汽车。
那么以15万预算内选择到什么车呢?
合资汽车比较另类,日系汽车里还有些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合无级变速器的选项,比如
丰田
和
日产
两个品牌就有不少这样的选项,
马自达
汽车虽然不用CVT但也是用自吸发动机,这就比较遗憾了。
德系和美系和合资汽车基本都用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变速箱又比较特殊。大众汽车善于使用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其特点是换挡顿挫与异响问题突出,但是制造成本低;美系汽车以AT为主,不过也有使用CVT的车,比如
别克
的
威朗
和新
君越
1.5T版本。
自主品牌国产汽车往往更有诚意,现在15万级的车主要以电驱动车为主;长续航纯电动车有前驱的
埃安
AION Y PLUS,价格不足15万就有续航超600公里的选项;起步超过500公里续航、中大型尺寸、后驱的轿车可以参考
零跑C01
,性价比已经超过同级燃油车;插电混动汽车有增程混动的
深蓝SL03
,纯电模式也有200公里续航,也是后驱轿跑车;SUV车型有四驱的中型SUV枭龙MAX,也是插电混动汽车,起步续航100公里,其次还有后驱中型轿跑SUV零跑C11增程版,起步续航185公里。
这三类车放在一起就像是辇车、马车和汽车的区别,当然现在仍旧需要马车,不过在预算达到该标准线之后,选择电动或混动汽车才算追得上潮流。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03 13:51:19
2023-09-24 02:36:39
2023-09-05 10:40:57
2023-10-28 07:49:57
2023-10-21 15:26:14
2023-09-03 18: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