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11:51:53 | 玩车网
易车原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眨眼2022年已经过完了。回顾这一年,国内汽车行业虽然没有往年如火如荼的气势,但也在稳步发展中。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经历了芯荒、涨价、退补等一系列风波,但从年终销量数据来看,2022年基本依然是合家欢的场面,销量前十名车企中同比增幅超过100%的就有6家,自主品牌新能源更是成为市场绝对的主力军。
新能源车年销量688.7万辆 同比增长93.4%
根据1月12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由此,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高于行业均超过7个百分点。
新能源方面,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销量同样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且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25.6%,相较2021年高出12.1%,说明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从车型级别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涨幅均主要集中在A级车,累计销量238.6万辆,同比增长143.7%,其中主销价格集中在15万-20万元,累计销量185.5万辆,同比增长2.1倍。增速第二的是C级新能源车,累计销量70.9万辆,同比增长138.1%。这也表明,国内新能源汽车在高端赛道已经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从驱动形式来看,2022年纯电动汽车销售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0%;燃料电池汽车销售0.3万辆,同比增长110%。
传统车企中比亚迪新能源销量一骑绝尘
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车企中,大部分是增长态势,增长超过100%的车企就7家,分别是
比亚迪
汽车、
吉利汽车
、广汽
埃安
、
奇瑞
汽车、
长安
汽车、
哪吒汽车
、
零跑汽车
。
这其中销量最高的非
比亚迪
新能源莫属,凭借着多款爆款车型和强大的技术积淀以及新能源车渗透率的迅速攀升,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近180万辆,比后五名的销量总和还多,不仅位居自主第一,更首次超越
一汽
大众
成为当年车企销量冠军。销量同比增长208.2%,仅次于吉利新能源的277.9%。
销量第二名的上汽通用五菱主要销量贡献来自爆款宏光MINI EV,凭借低廉的价格以及达到消费者预期的续航里程,非常受城市和乡村用户欢迎,虽然今年没能坐上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但依然卖出了404823辆,在轿车销量中排名第二,占品牌总销量的91.6%。
排名第三的
特斯拉
是排行榜前十中唯一的合资(独资)品牌,全年累计销量439770辆,同比增长37.1%,增长率超过
蔚来
和
小鹏
,市场份额占比7.8%,其中
Model Y
全年贡献销量约31.5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71.6%。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特斯拉
销量排第三,但营业额与利润应该能排第一。
吉利汽车
新能源2022年销量304911辆,以同比277.9%的增幅成为传统车企阵营中增幅最快的品牌,主要原因还是去年销量基数较低,2021年全年仅有80694辆。另外几何和
极氪
成为今年拉动
吉利汽车
新能源增长的关键动力,其中
极氪
汽车2022年累计销量71941辆,同比增长1197.6%。
其他如广汽
埃安
、
奇瑞玩车网
、
长安
等作为国内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车型销量方面同比增长都超过100%,
一汽
-
大众
和上汽
大众
同比增长也达到了41.7%和50%。销量出现下滑的车企仅有一家,它就是
长城
新能源汽车,同比下滑7.5%,原因与其
欧拉
品牌低端车型黑猫和白猫停产有重要关系。
总体来看,传统自主汽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渗透的都很快,依然占据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
新势力品牌中“蔚哪理小零”五强并列
进入2022年,造车新势力阵营中“蔚小理”第一梯队的格局基本就已经被打破,每月销量前三名不再固定,经常是有车企出现掉队,亦有车企不断突破并快速补位而上。
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方面此前位于第二梯队的
零跑汽车
和
哪吒汽车
,把重心放到了市场更大的A00级和A0级市场;另一方面,“蔚小理”在2022年都遇到了各自的劫数,
蔚来
产品平台升级后遇到需求减弱的市场怪象,
小鹏
汽车遭遇G9上市定价风波,
理想汽车
也遇到了因
理想ONE
停产引发车主维权。这也造就了如今基本是“蔚哪理小零”五强并列的局面。
首先是
哪吒汽车
,2022年累计销量152073台,同比增长118%,连续29个月增长,也成为国内首个年销量突破15万台的新势力。销量爆发的主要原因也是定位精准,那就是从中低端市场切入快速实现规模化。目前哪吒在售的主力车型为
哪吒U
和
哪吒V
,
哪吒V
主打10万元级的小型纯电SUV,而
哪吒U
则为紧凑型SUV,更注重科技、配置。
同时哪吒也比较注重在整车、三电、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研发,致力于打造中高端级别的最高品质。其试水中高端市场的
哪吒S
,定位中大型轿跑,指导价20.28-34.18万元,较低的起步价让它在同级车型中同样很有竞争力。
其次是
理想汽车
,2022全年销量133246辆,同比增长47.2%,销量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二。虽然
理想ONE
的停产引起了一些老用户的不满,但
长城哈弗H6.国产销量第一。绝对是中国汽车销量的天花板。国产车中的霸主。中国走向亚洲,销售全球。绝对没问题。连续五年国产车中的销售霸主。长城绝对是中国人心中的神车。长城接最厉,再创辉煌。长城在手,天下我有。世界汽车看中国。中国汽车看长城。
中国汽车乘联会
国家公立网站,,权威,
但是他的数据有限只有前几名的数据,
一定记住哦,网上搜狐,给出的数据不可信,
现在都是自媒体,你随便注册一个账号就能当小编,
现在网上的小编现在的口碑,可是臭名昭著啊,
记住网络小编不可信,
你进去一个网站,
然后就是说,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告诉你这种形式百分之99都是忽悠,
这都是国家力法不严,
如果你得到了帮助请点赞,
1、本田本田摩托隶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摩托车、汽车、动力产品以及飞机是本田公司的四大核心业务。
该公司最早创立于1946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一个跨国汽车、摩托国产生产销售集团,本田旗下的摩托车不论是跑车、街车、旅行车亦或者踏板车在国内都有着非常高的销量,同时还有着不错的市场反馈,本田摩托车经销商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城镇及乡村。
2、铃木铃木品牌隶属于“铃木株式会社”,该公司最早创立于1909年,并于1952年开始生产摩托车,目前旗下业务涵盖汽车和摩托车两大板块。
1993年铃木品牌开始进军国内市场,分别与大长江集团、豪爵控股公司、济南轻骑集团开展合作,铃木摩托车就此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3、豪爵豪爵全称为“豪爵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摩托车产业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公司。
由于豪爵在国内发展的时间比较久,而且与日本铃木株式会社合资生产过摩托车,所以豪爵已经具备了先进、成熟的摩托车生产工艺,旗下产品也一直有着不错的销量和口碑。
4、贝纳利很多人都以为贝纳利是一个合资品牌,因为它原本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百年摩托车制造商,但是后来被我国的钱江集团收购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贝纳利已经属于国产车了。
贝纳利在国产以后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排量高档摩托车、赛车等车种的市场空白。
5、雅马哈雅马哈最开始是造钢琴、电子琴等的乐器的,摩托车是子公司“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旗下的产品,该公司成立于1955年。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制造世界顶尖水平的摩托车,而雅马哈摩托车的产品品质也确实属于一流水准,其中像雅马哈R1、雅马哈R6等跑车深受年轻人的青睐,雅马哈的踏板摩托车在国内也有着不少的销量。
6、春风春风品牌隶属于“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最早创立于1989年,主营业务为水冷发动机及摩托车、全地形车、轻型多功能车等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
目前春风已经具有年产80万台水冷发动机及60万台整车的生产能力,成为了中国水冷行业第一品牌,旗下的摩托车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7、光阳光阳摩托隶属于“光阳工业公司”,该公司最早成立于1963年,当时还只是本田HONDA的摩托车生产代工厂,只不过后来本田技研工业在技术上给了光阳极大的帮助,给光阳后续自己造摩托车奠定了基础,目前在内地常见的光阳摩托车产自“常州光阳”,车型的质量是经得住市场考验的。
8、QJMOTORQJMOTOR是“钱江摩托车”旗下的一个全新高端子品牌,该品牌在2021年5月份刚刚推出,上市时间非常短,所以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个品牌。
钱江摩托在国内有着雄厚的实力,不仅具备自主设计开发摩托车的能力,还能够生产多品种、跨度大的摩托车发动机,QJMOTOR作为子公司自然会受到钱江的大力扶持。
9、宗申宗申品牌隶属于“宗申产业集团”,该集团最早创立于1992年,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摩托车生产经验,具备年产摩托车发动机500万台、年产销两轮及三轮摩托车300万辆、电动摩托车100万台的生产能力,旗下产品品质虽然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但也依旧凭借低廉的售价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10、力帆力帆品牌隶属于“力帆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研开发、发动机、摩托车和汽车生产、销售为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
早在2006年力帆就已经具备了产销摩托车133万辆、发动机产销量254万台的能力,诚信、创新、精益、奉献是力帆摩托的核心价值观。
在6月8日开幕的2023重庆汽车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发表了开幕致辞。
王侠表示,全球汽车产业也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了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以量取胜的上半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前天刚刚过了芒种节气,农民朋友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对汽车人来讲,似乎不分春秋四季,我们永远是最忙的那群人。今天我们能够相聚于此,就中国和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讨,实属难能可贵。在此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老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从1953年的从零起步,到如今连续14年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连续8年新能源车销量全球第一,中国品牌汽车市占率接近60%,几代汽车人用大半个
世纪
的时间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宏的产业发展史诗。
现在业内流行一个热词,叫“下半场”。有人说,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有人说,上半场是垫赛或者预赛,下半场是淘汰赛或者决赛。我想说的是,全球汽车产业也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了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以量取胜的上半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
“所谓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我认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这几个维度。
首先,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对中国和全球汽车产业来讲,电动化和智能化都是最重要的抓手,核心技术是最重要的战场。无论是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成本等关键指标,还是新型底盘架构、电子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算力算法等重点领域,都有很多核心技术难题需要去攻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各大车企热情高涨,从2022年财报来看,仅国内5家头部上市车企的研发投入就高达530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除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基于新生态的商业模式的落地、基于数字化的管理创新等课题,也需要我们去不断破解。
其次,做好“协调”大文章。
在技术大变革的当下,我们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打造人、车、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命运共同体。
在此,我想重点强调一下供给和需求的协调问题。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者出行偏好在不断变化,对品牌和产品的追逐也更多元、更专业、更务实,对待新能源、智能化的态度也正从狂热转向理性。我们一定要始终以满足用户的根本需求为目的,让新技术真正给用户带来更加安全、更加经济实用、更加有趣的出行产品,而不是以我为主的技术贩卖。
第三,把绿色理念贯彻始终。
对环境的友好不仅是新能源车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到1300万辆,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市占率直逼30%大关,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更是高达170%。但数量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从终端产品排放的减少,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环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真正清洁能源和轻量化材料的开发使用、生产环节的低碳化、电池的回收利用等等,都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第四,用开放的姿态和全球化的格局,达成共享的根本目的。
中国把高质量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也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40年的合资合作积累以及在电动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使得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告别了“技术换市场”的单向模式,在技术和市场层面都进入了“双向奔赴”的新阶段。一方面,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步步深入,另一方面,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这样既有利于产业层面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围内技术变革红利的普惠。
中国的汽车出口在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之后,今年一季度又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一。但中国车企从一开始就拿出了自己最好的产品用于出口,而且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也必然会谋求本地化生产服务和本地化研发,尤其在电动智能化方面会给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
下半场,我们站在新汽车时代的门口,而高质量发展是唯一的门票。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2023-09-03 13:51:19
2023-09-24 02:36:39
2023-09-05 10:40:57
2023-10-28 07:49:57
2023-10-10 20:48:21
2023-10-21 15: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