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10:14:28 | 玩车网
基于大数据统计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专业测评而得出的新能源汽车十大名牌排行如下:
一、特斯拉
特斯拉创建于2003年,全球知名豪华电动轿车品牌,以制造纯电动汽车为主。特斯拉于2012年设计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纯电动豪华轿车 Model S,以出众的安全效率、性能优异,续航里程而闻名。
二、蔚来
蔚来汽车创立于2014年,由顶尖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联合创建,为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于2018年美国纽交所上市,致力于通过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
三、比亚迪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拥有行业领先的汽车电池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电池产业链。
四、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5年,国内知名的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及制造商,是融合前沿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的科技公司,于2020年美国纽交所上市,出色的科技和设计为产品基因,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
五、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7月,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公司,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专注于用科技改变出行,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6月理想汽车发布家庭智能SUV理想L9,是国内新能源SUV市场领先者。
六、宝马
宝马创始于1916年德国,是一家百年汽车品牌,以及生产高级轿车为主导的豪华汽车制造商,旗下拥有BMW、MINI和Rolls-Royce三大品牌。宝马在华主要热销的轿车车型有5系、3系、1系等。
七、埃安
埃安AION成立于2017年,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秉承自主创新的体系优势,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目前拥有AionLX、AionV、Aion S、Aion Y等产品。
八、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创立于2018年,隶属合众新能源汽车集团,以”让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为品牌愿景,秉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打造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以用户需求为本,并将前瞻科技融入当下,着眼于自在出行的新潮科技。
九、极氪
极氪是吉利汽车旗下纯电高端品牌,品牌定位是潮流科技品牌,极氪是一家以智能化、 数字化、数据驱动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以领先科技、创新模式引领,聚焦智能电动出行前瞻技术的研发,以科技共创潮流生活,为用户创造极致体验。
十、AITO
AITO汽车是由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已推出豪华智能电驱SUV问界M5和大型电动SUV问界M7,赛力斯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开发与生产,是掌握核心三电技术的新能源车企,拥有多项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专利。
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中国电动汽车十大名牌是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广汽埃安、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
1、比亚迪
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特斯拉
特斯拉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帕洛阿托。
3、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通用五菱,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制造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
4、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5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
5、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全资新能源汽车子公司,2021年3月9日,广汽回应与华为的合作问题时称,华为是埃安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从2019年就开始联合打造新技术。
6、小鹏汽车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鹏汽车,是一家智能汽车设计及制造公司,于2014年成立,总部位于广州。
7、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是一家集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汽车公司,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1996年10月31日注册成立公司,同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玩车网
8、吉利汽车
吉利新能源汽车帝豪EV基本保持了汽油版车型的外观设计,而前进气格栅采用了吉利家族全新的回字形设计。
9、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是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秉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理念,让高品价比的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
10、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是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豪华智能电动汽车为一体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通过电动机驱动行驶的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新能源汽车前十
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是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长城欧拉、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134%。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连续7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需求拉动的新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大好局面。
纯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占比也稳步攀升。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已经趋于白热化。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普通消费者是受益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对于行业来说,则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短时间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前十名品牌位次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随着集度等新造车玩家的量产交付,相信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一定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从目前集度等发布的ROBO-01来看,是有希望打破最短时间内销量过万乃至过十万的记录的。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下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
1、特斯拉。
特斯拉无论是在续航还是电池技术上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很多品牌是无法与之抗衡。之所以特斯拉续航那么大是因为特斯拉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另一些新能源车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的容量更大。
2、比亚迪。
说到新能源,必提比亚迪,旗下大部分车型都是采用插电式混动或者纯电动,由于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还是比较先进,一直都在投入资金研发新能源车型,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品牌里比较靠前。
3、北汽新能源。
与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几十万款相比,北汽的补贴新能源车型非常接近大众。
4、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顺势推出了热度极高的”五菱宏光MINIEV”,这款车一经上市就在新能源市场上炸开了锅,曾连续9个月夺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甚至一度碾压特斯拉 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
5、吉利。
吉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时间要比比亚迪晚得多,由于技术比较丰富,得益于收购沃尔沃的技术优势,有望后来居上。
6、长城汽车。
说到长城,大家对这个品牌的影响可能还停留在燃油车层面,但长城旗下的魏派WEY、欧拉等子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发展,其中像WEY摩卡、WEY玛奇朵、欧拉好猫、欧拉黑猫等车型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有着不错的销量和口碑。
7、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原名为”广汽新能源”,是广汽集团在2017年推出的全新子品牌,该品牌旗下车型采用了广汽自主研发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该技术体现了广汽埃安电池安全的最高技术水平。
8、宝马。
苹果有i7,宝马有i8、i3等,宝马作为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也顺势推出了X1、X5和7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BMW可以说是当前合资豪华品牌中新能源产品本土化最为积极的品牌。
9、长安。
长安CS75、逸动等车型都是长安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作,大量应用车身轻量化技术、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先进的CRBS高效能量回收系统,每公里仅需015度电,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10、上汽荣威。
荣威RX5、RX3与i6等车型凭借着出色的外观设计和丰富的配置功能赢得过大年轻群体的欢迎,还被誉为是斜杠青年们的首选座驾,同时也推出了ei6、e550、eRX5与ERX5等新能源车型,并在新能演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3%,销量同比下降4%,这是近10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年销量首次出行同比下跌情况,这也是2019年汽车市场大环境衰退的一个表现。但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亦未能撼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据EVsale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近221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2019年贡献出超过50%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从市场占比上而言,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当然,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离不开的是政策的推动和各车企的积极响应,让新能源汽车获得极大的推动力。但市场归市场,技术归技术,在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红利下放,各大汽车企业纷纷进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也在同步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一旦谈论到技术,难免会以国家为立场与国外技术进行对比,尤其是对于作为产销量最大的中国而言,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表现究竟如何呢?
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国内的电池技术,在拥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专注研究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企业后,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也在急速上涨,而在实现国产后的特斯拉也选择与宁德时代合作,未来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要知道,现在特斯拉Model 3采用的是松下和LG,如今它与宁德时代合作,也意味着这个从一开始就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的企业对中国电池技术的认可度。
而且在今年的4月份,DeepTech联合CB Insights(这里提到CB Insights是一家世界级权威风险投资数据公司,会定期发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独角兽公司的名单,此次榜单对于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极具投资权威指导价值。)针对中国动力电池及上下游企业的评选出炉,榜单按照燃料电池、锂离子(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三种技术路线分类,亿华通、宁德时代、辉能科技分别作为代表性企业上榜。
对于宁德时代,榜单给出的入选理由为:宁德时代经过近十年的野蛮生长,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市值超过 2500 亿。经历了比亚迪的双雄竞争并最终靠技术路线胜出,宁德时代如今的竞争对手,已经是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学。
相对的,比亚迪在动力电池这一领域也有着相当不错的造诣,例如比亚迪在前段时间推出的刀片电池,它通过改变内部结构,从而达到更高的续航里程,同时刀片电池的散热功能也比普通电池要好,安全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目前驱动电机主要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轮毂电机等几类;其中直流和交流电机又可进一步划分。目前行业对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关注度较高。通过对常见的几种电机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转速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主要驱动电机。
但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电机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据了解,国内体现电机技术水平的发明专利占比仅为50%,远低于国外90%的水平。而且在轻量化、集成化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外已实现“电机+变速器”等一体化集成。因此在轻量化方面,如今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依旧有相对的短板存在。
要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仍有待提升的地方,那当属电控技术。而在电控技术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技术是目前的电控技术里的核心,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中,成本最高的是动力电池,而紧随其后的就是IGBT,作为与动力电池电芯齐名的“双芯”之一,占整车成本约5%左右的IGBT,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以目前而言,国内的IGBT技术与国外技术依旧有一定的落差,电控中的IGBT百分之七十来源于海外企业,仅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还是通过自建与外购来解决这燃眉之急,长期以来,国内IGBT都是进口英飞凌、三菱等国际巨头,“一芯难求”。
但就在前段时间,总投资额高达10亿元的比亚迪IGBT项目在长沙正式动工,该项目设计年产25万片8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如今,比亚迪IGBT芯片晶圆的产能已经达到5万片/月,预计2021年可达到10万片/月,一年可供应120万辆新能源车,也就是相当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数。从这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品牌正式打破之前IGBT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技术展现也将越来越牢靠。而且比亚迪也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前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有着领先的行业技术展现,后者在5G及智能科技方面有着全球顶尖的技术实力,这两者结合将会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力,虽然在某些领域的表现还相对欠缺,但汽车厂家都已提早布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引领全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而对于汽车厂家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或许是中国品牌的另一出路,一旦新能源汽车获得普及,中国汽车品牌的世界地位将获得质的飞跃。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昨天,长安汽车(000625.SZ)披露2019年12月份产、销快报,公司2019年12月份销量为19.37万辆,上年同期为14.79万辆;全年累计销量为176万辆,同比下降15.17%。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蕴藏着长安汽车的生机:刚刚过去的2019年12月,长安汽车实现了35%的同比增幅!
今天,功夫汽车就来深度分析,长安汽车2019年的爬坡过坎历程
剥离长安PSA、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在去年接近尾声之际,长安汽车接连进行的两项“瘦身”动作,来得有点“意外”,但却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这两则事件的背后也意味着,长安汽车自去年年初开始着手那场“第三次创业”,如今正步入高潮。
在这场以“效率”为公司全新核心竞争力的创业计划中,长安汽车内部可谓经历了从纠结、痛苦再到自愈,最后到豁然开朗的这一过程。
收缩品牌战线、淘汰没有竞争力的车型、关停部分产能、出售非核心业务……一连串的动作之下,实则是长安汽车对于三年前丢失“首个踏入‘百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这一荣誉的极力捍卫。
所庆幸的是,长安汽车于去年9月推出的CS75 PLUS“一炮走红”,让其重新找回了信心,也找回了应有的市场节奏。
不过,2020年并不是长安汽车能够“喘息”的一年。据悉,长安汽车的高端品牌将在今年推出。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要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了什么才有未来。”
在重新找回那条通往“百万俱乐部”的路上,长安汽车今天要面临到的挑战,无疑将比三年前更复杂、更具难度。
一、CS75 plus是一场怎样的胜利?
长安汽车公告,2019年1-12月,长安汽车的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5.17%。但12月的销量,却让人眼前一亮:今年12月销售19.37万辆,比去年14.79万辆,实现35%的大幅度同比增长。
无疑,CS75系列SUV立了大功。其今年前11月获得的同比24%增长,已然让长安汽车在“寒冬”中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去年9月才上市的CS75 PLUS,上市3个多月已售出近5万台,成绩喜人的同时,也让长安汽车重新找回了市场的节奏。
虽然近这两三年里,长安汽车已经推出了不少在当时看来竞争力都非常不错的车型,如老款的CS95与睿骋CC等,但在市场上却一直只能激起一点水花。
同时加上逸动、悦翔系列的轿车市场表现每况愈下,也导致着这两年来长安汽车遭受着极大的市场非议和质疑。
而CS75 PLUS的成功,无疑正是长安汽车将这两年来所承受的“负能量”,化为企业“上跃动能”的最佳例证。
正如CS75 PLUS之后的CS55 PLUS,再到去年12月推出的逸动PLUS,长安汽车这一“PLUS战略”的支撑,无疑是来自其对市场需求的深刻调研之后,再配合其技术变革所取得的成果。
毫无疑问,CS75 PLUS的胜利是一场用户的胜利,也体现着长安汽车“技术过剩”方面的优势。而这一切,都源自长安汽车这两年来的“断舍离”。
二、长安汽车的“断舍离”
去年4月8日,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占地1000余亩的“新晋网红地标”,不仅是长安汽车全球协同研发的总枢纽,实则更是长安汽车这两年来“厚积薄发”的最好体现。
在2018年长安汽车提出的那次“第三创新创业计划”中,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就曾明确表示,“智能化”和“新能源”将成为长安汽车产品的新标签。
于是,我们在2019年长安汽车接连推出的新车型中,除了看到热效率达到了40%的蓝鲸系列和E系列动力技术,还看到了在中国品牌中实现首发IACC集成化自适应巡航系统,同时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亦已经拥有相关的五六百项专利。
一方面是“技术过剩”,一方面则是“业务瘦身”。
继2018年长安汽车重新调整集团旗下品牌架构,以及1元收购长安铃木50%股权之后,在2019年年底,长安汽车也将长安PSA的股权进行了出售;随后,长安新能源也成功引入了4家战略投资者,以提速“混改”进程。
业务接连“瘦身”的背后,自然是长安汽车更加聚焦主业务的体现。如今“降本增效”已被奉为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则,身处转型之中的长安汽车自然深谙此点。
“第三次创业计划确定后,经营班子提出把效率打造成为长安的核心竞争力,我非常赞成。长安自主跟人家比你比什么?可能首先只有效率,你的效率你的成本。”张宝林表示 。
据悉,改善经营质量是长安汽车2019年的工作重点。通过优化库存结构、降本增效、专注细分市场产品表现以及市占率等一系列动作,到2019年11月底,长安汽车库存下降了14万辆,自主品牌的均价已然实现大幅的上升。
三、2020,继续“向上”
在张宝林看来,2019年长安是艰苦奋斗实现转折的一年,而到2020年,尽管仍然存在挑战,但长安汽车的目标要跑赢大市。
去年12月推出的逸动PLUS,无疑是长安汽车“点燃”新战役的“重磅炸弹”。
据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透露,这将是长安乘用车里面新的增长板块,为此,长安已经准备了2-3年的时间。
功夫汽车看到,数据显示,目前其CS35、CS55以及CS75三款SUV加起来的销量,已然占到长安汽车乘用车整体销量的67%。这样的产品结构看起来实则有着一定的风险,也不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如何平衡SUV与轿车的销售比例,将成为长安汽车下一发展阶段将要攻关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在市场竞争容错率愈发低下的今天,长安汽车如何成功推出一个新的高端品牌,也将是其今年的一大考题之一。
功夫拍案
根据长安汽车“第三次创新创业”的规划,到2020年,其自主品牌的销量要达到246万辆,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二的水平。
换言之,今年对长安汽车来说,压力与动力亦势必会成倍地对应扩大。而长安汽车能否把握住从CS75 PLUS开始的这波增长,在品牌和销量上实现新的突破,让人关注。
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十年”已然开启,希望长安汽车也能在这一轮洗牌中再度找回那道打开“百万俱乐部“的钥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02 01:54:12
2023-05-17 20:48:44
2024-01-04 18:13:32
2023-12-22 17:49:37
2023-09-06 09:35:33
2023-09-02 0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