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08:50:39 | 玩车网
作者:管宏业
聚光灯下的“新能源汽车”,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新”。
早在全球第一辆汽油车诞生之前,1830年代,苏格兰人就发明了电动车。即使到了1900年,美国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数量也几乎是汽油车的两倍。
电动车真正被冠之以“新”,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今年1-4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幅依然强劲,但同比过去两年已经大幅慢了下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8%,去年这个数字为93.4%。
这和人们印象中的持续井喷有些出入,实际上,随着用户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新能源车增幅正在回落至一个合理的区间。
不是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油电切换的时代背景下,节奏比一股脑的速度更重要。
燃油车仍有巨大需求空间
尽管汽车销量仍在增长,但从年初至今,市场上充斥着更多的不确定感。价格战动荡之突兀,强弱分化之剧烈,都远超预期。
方向乱了,未来就更加模糊。特别是关于油、电之争,已经到了割裂的程度。
唯电动车论、禁燃油车论甚嚣尘上。相当程度上,车市陷入了非油即电、似是而非的二元对立思维。
在笔者看来,油车也好,电车也好,问题的本质都是用户选择。
无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市场,燃油车都还有存在发展的相当必要性。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很显然,市场的发展远超政策制定者预期,但电车发展快,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能够全面取代油车。可预见的未来,电车具备部分替代油车的实力,但并不是完全取代。未来相当时间内,油电并存仍将是车市运行主旋律。
有必要考虑以下三层因素:
首先是用户多元需要,道路造就汽车。
中国领土纵深广袤,消费层级多元多样。从北纬18度的海南三亚到北纬53度的黑龙江漠河,陆地横跨5000公里,基于电车物理特征,根本不可能在极寒天气下保证续航。
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落差、房价落差有多大,汽车消费的需求差异就有多大。对相当部分地域使用者来说,油车将始终是刚需。
其次,新能源车增长很快,但电车有天花板。
中汽协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但未来不可能无限扩张。基于中国多元消费需求,电车与油车很有可能达到60:40的平衡。今年初,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提出,2025年将出现动力电池产能周期性过剩现象。
第三,基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产业链安全性考虑。玩车网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除
特斯拉
以外,普遍并未实现盈利。无论是资本圈钱造车,还是赔本赚吆喝卖车,当下的新能源车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国内拥有超过4000万辆的庞大燃油车产能,以及更加多元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是基于产业链健康还是产业工人安危角度考虑,都不适宜快速清退燃油车。
更不用说,如果做不到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车辆使用过程中不是绿电补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而基于中国独特的以煤电占绝对主导的能源供给形势来看,如何用可持续的方式提供绿电,又是一个大命题。
在确定性中扫除不确定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大声鼓噪“禁油车、促电车”的观点,不过是似是而非的伪命题。
油车也好电车也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更多是一种能源上的互补,而不是升级。
实际上,经过数百年的沉淀,燃油车无论产品技术还是体量规模都相对成熟,正在达到技术的顶峰,可以说是集百年之大成,更有与之对应的大市场。从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车市将继续呈现燃油和电动共存共生的发展状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传统燃油车面对来自未来的挤压效应,也亟需技术升级和转型。
从油到电渐进性升级的路上,国内最大的油车企业,
一汽
-
大众
做出了有益的表率。
那就是守正出奇——
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在不确定性上坚守底线、用实践去充分验证。
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车市占率达到27%,但硬币的另一面意味着:73%的消费者仍然选择了油车,全年意味着将近1500万辆的乘用车大市场。无论是市场角度还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都有必要将油车市场稳定住、服务好。
这与一汽-大众的策略不谋而合。在燃油车领域,大众品牌对内燃机技术的投资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这个过程中,将通过小排量发动机、混动及新能源的技术布局,积极推进技术迭代焕新。
前不久推出的全新
探歌
,以及全新
探岳
上搭载的1.5T Evo2发动机,正是德国大众小排量发动机的最新力作。油耗上,发动机的经济运行区域扩大80%,增加八成低油耗用车场景,城市拥堵路况下依然很省油,百公里油耗较1.4T发动机再降低0.35升。动力上,配备
保时捷
同款“可自动换挡”涡轮增压器,涡轮响应速度提升50%,低速时自动切换为高挡位,转速更快。
在一汽-大众看来,燃油引擎的性能,无论在热效率还是节能方面,远未被挖掘殆尽。这绝不是空话,过去几年里通过对燃油发动机改进升级、精益求精,一汽-大众的“双碳”之旅已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一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累计为-10.35万分。相比之下,2021年这个数据是-56.77万分。更前一年,这个数字达到-132万分之巨。
从更加直接的新能源积分情况来看,2022年一汽-大众累计新能源积分为16.06万分,相比上一年的-1.37万分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很显然,评价一个企业碳中和达成状况,绝不能仅仅从电动车一个维度出发。
面对新格局下的燃油车市场,一汽-大众坚定用户导向,选择了“坚守式”创新——针对70%用户需求的高能低耗燃油车,在过去内燃机成功基础上挖潜增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夯实更多可以掌控的确定。
在旁观人士看来,这才是负责任“碳中和”举措的务实与担当。
油电双驱才能行稳致远
倘若说持续精进的高效燃油发动机是一汽-大众手中的一张王牌,随着电动化战略不断深入,纯电动系列的ID. 家族正成为品牌的另一张王牌。
去年底,就在首款产品上市仅仅20个月之后,一汽-大众
ID. CROZZ
家族累计销售达到了10万台。这个成绩在所有纯电汽车品牌之中都是最快的。总销量突破10万辆,也意味着一汽-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只是刚刚开始。一汽-大众正着力赋予ID. 家族更多高级感,备受期待的
ID.7 VIZZION
或将完成这个使命。
“以最新的ID.7 VIZZION为起点,我们正在将我们的电动车型扩展到更高等级的市场中”。
在笔者看来,ID.7 VIZZION让人明显感受到,大众对于用户的场景化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电动化解决方案。“如何造电动车,如何造好大众电动车”,大众就这个问题有了更多心得。
精髓就在于:把过去内燃机的成功经验带到新能源领域,以“油电双驱”的模式,实现协同发展。一方面,持续深耕燃油车技术研发,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另一方面,在不确定的新能源赛道,围绕电动化创新转型、高端向上突破、数智化转型三大维度深耕细作,用实践去验证新能源汽车的价值。
前不久,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签约,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表示,将要把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打造成“全过程数智化•高质量•新能源”的样板基地。
在我们看来,唯有全过程数字化的工厂,才能打造出真正数字化的产品;唯有生产源头的绿色节能,才是真正的碳中和。
想明白了为什么生产,捋清楚了各个环节的绿链,这样的新能源汽车,相对才有更多“新”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不方便。根据百度地图显示,三亚距离山东2646.9公里,里程长,充电比较麻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说到混动,很多人脑海里闪过的首先是丰田,但在这一领域,是否就丰田一家独大呢?显然不是,目前如此,以后更是如此,甚至百花齐放也不是没有可能。放眼中国品牌,吉利对于混动技术的研究一直很执着,其在新能源研发及产业的投入已超300亿元,吉利ePro混动家族还致力于成为“中国混动圈的丰田”。
产品在精而不在于多,吉利ePro混动家族目前由旗下缤越、星越、嘉际、 博瑞等升级而来的PHEV混动车型组成。不久前,在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南三亚,湃客刚好试驾到了博瑞ePro,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印象,甚至对于中国品牌的插电式混动技术前景产生了一些遐想。
湃客试驾的是2021款博瑞ePro,该款车于今年8月5日正式上市,一共就推出了两款车型,综合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6.98万-18.38万元。
此次试驾路线主要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沿海公路等,沿途的风光自然不用多说,不过天公有些不作美,中途下起了小雨,对于博瑞ePro的驾驶体验多少会有些影响。
自2015年燃油版博瑞上市以来,其优雅的外观设计就俘获了不少人的心,甚至在当时还有“大美中国车”的称号。博瑞ePro沿用了最新燃油版车型的外观,但仍保留了最初的设计风格,不得不说,这种风格即使放在今天也一点不过时。
对于新能源车,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就是续航,虽然目前不少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都超过了500公里,但有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还是会担心续航缩水。燃油车自然是不用担心续航,不过较高的油耗可就值得部分群体三思了,每天开车还得计算着哪种方式更省油,相信这是许多燃油车车主不愿提及的事吧。
想要续航不愁又没有油耗担忧,那混动车型是最好的选择,而插电式混动则更能体现出这一优势。博瑞ePro采用吉利首创P2.5混动架构,同时搭载“智擎”混动系统,包括1.5TD发动机+7DCTH变速箱+高效电机的超强混动系统以及AI智能能量精算系统。
P2.5混动架构是一个什么概念?科普一下,根据电机位置的不同,混动可划分为P0-P4。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大多用的是P2架构,电机位置放在了发动机与变速箱中间。
值得一提的是,博瑞ePro的电机集成在了变速箱内,通过齿轮与双离合变速箱偶数轴耦合,P2.5偏置电机效率为97%,而P2同轴电机效率为95%,P2.5平行轴电机效率相对P2同轴电机提高约2%。同时,P2.5结构电机工作转速不受发动机限制,发动机与电机能同时工作在高效区,能有效降低整车油耗。
这套混动系统的综合功率为190kW,综合扭矩可达415N·m,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130kW,峰值扭矩255N·m,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4s,同时电机的实际反应速度很快,只需轻点油门,就能获得较强的反馈。沿着海边公路行进,一圈下来,这款车的纯油油耗仅为5.0L/100km,综合油耗在1.5L/100km左右,而ePro混动家族的最低综合油耗还可以控制到1.2L/100km,高效省油不是吹出来的。
博瑞ePro可以选择EV和HEV两种驾驶模式,其中HEV模式下还具有ECO(经济)、COMFORT(舒适)、SPORT(运动)3种驾驶模式。该车配有三挡调节的动能回收模式,实际驾驶过程中,还是L3模式下才能获得较强的回收力度反馈。
为了进一步省油,吉利的研发团队可谓绞尽脑汁,采用AI智慧精算地图,通过模式智能切换、车辆换挡线和发动机启停的智能优化、电量平衡点与扭矩分配策略智能优化等,在特定工况下(例如拥堵路段)实现了至少7%的节油率。
另外,在混动模式下还能够通过实时识别车主驾驶习惯、充电习惯、不同路况等方式智能调节电池电量,并拥有节能驾驶引导等功能。
当然,和纯电车型一样,插混车型也会涉及到充电问题,博瑞ePro车主可选择多模式充电、预约充电等方式。只需通过便携式家用插座,便可实现即插即充;另外该车还配备6.6kW充电桩快速充电技术及220V随车充电包,可兼容不同功率充电桩,实现1.5小时快充;同时支持多媒体主机或手机APP预约,利用峰谷电,节省充电成本。
试驾完博瑞ePro,湃客对于吉利ePro混动家族有了全新的认知,或许还是有人会说插电混动鸡肋,或许还是有车企没有将插混的研究摆在规划重心之中,又或许吉利一开始就没有把这款车乃至整个ePro混动家族的销量成绩看得太重,但是博瑞ePro是真的带动了中国品牌混动技术的创新发展。吉利成为“中国混动圈的丰田”有没有可能?相信各位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02 01:54:12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9-02 02:54:25
2023-05-14 11: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