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15:22:23 | 玩车网
两三年前我正准备购入人生中的第一台车,最终在思前想后下,下单了吉利的
星瑞
。
原因并没有很复杂,对美的「原始冲动」占了相当大的占比:我认为在当时的同价位车型里,吉利星瑞最符合我的审美,它的设计打动了我
我个人的经历有个性也有共性,相信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设计」会是左右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声名遐迩的欧洲车、日本车为例,好的设计不光是「好看」,还要「耐看」,甚至是「回味无穷」。
想做到这种程度,靠的肯定不是灵光一闪,而是体系化的设计语言和审美积淀。
参加由吉利牵头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过后,我知道吉利在设计上想得更加长远。
吉利汽车
集团 CEO 淦家阅在开场致辞中强调
「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
,而此次论坛主题是「好设计,改变世界的力量」,其中也不乏围绕「如何将设计打造成品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讨论。
吉利汽车集团CEO 淦家阅
2023 年是吉利设计的十周年,在中国汽车进入设计分野的关键十年里,吉利设计在中国原创设计萌芽、探索和开拓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到现在,吉利已经进入设计的收获阶段,诞生了银河 L7、银河 L6、银河 E8 等标志性产品,也在汽车行业新旧时代交替的转折点产出了中国汽车设计领域首个白皮书——《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
如果说曾经的吉利以各种并购、自研动力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那么随着一系列设计的标志性事件出现,事情已经出现了变化。在技术的基础上吉利进一步强化了设计标签,设计正在成为他们迎接市场挑战的新武器。
从灵光一闪到经典流传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数十年历史,行业中也的确诞生了一些标志性产品,如被网友誉为「大美中国车」的
博瑞
、
博越
,其「水波涟漪」的设计语言颇有记忆点。
对工业产品来说,体系的能力非常重要,这是产品水准下限的保证。如果设计只靠「灵光一闪」,结果就是产品设计的水平忽高忽低,无法稳定输出,更无法形成品牌的向心力,建立核心粉丝群体。
既然吉利喊出「要把设计作为核心竞争力」,自然会有对应的动作。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陈政
2023 年初,
在吉利银河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代表吉利设计首创提出「中国设计新范式」这一概念,我认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品牌开始用更宏观的角度审视本土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尤其是在精神满足、审美满足层面对新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竞争力的产品一定是颜值、功能、智能三者合一」,吉利对「全新中国电动车设计范式」的定义对于行业也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此次论坛上,
吉利设计展示了他们做的田野调查《基于中华文化影响下的基盘用户审美研究》,而它的意义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说个冷知识,「理论设计」是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设计的方法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通过理论来完成。这里的「理论」既包含产品设计的基本逻辑方法论,也包括从多方面搜集而来的数据。
正因为如此,吉利设计的田野调查就显得很有必要,田野调查得到的数据越丰富、越细致,就越能帮助设计师捕捉用户需求。同时,以「基于
中华
文化影响下的基盘用户审美研究」为主题的田野调查,能够帮助吉利更好地把握好中华文化与
现代
设计思路的结合平衡点,相信也是智能电动时代下,打造「中国设计新范式」的重要一环。
除了进行调查之外,吉利同样重视设计人才的梯队建设。
在教育支持上,吉利设计与吉利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展开深度合作,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同开设「吉利班」,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此次国际汽车论坛上,更是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研究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
从提出新范式到进行田野调查、加强产学联动,再到发布《白皮书》,实际上吉利已经将整个设计体系的打造串成闭环,达到持续发展、自我优化的效果。
正得益于设计体系的建立,我们见到了
吉利银河
系列在 2023 年里快速铺开产品线,在半年的时间里交付了两款新车,带来了三款车型。银河家族原型车「
银河之光
」夺得了 2022-2023 年度意大利 A 设计大奖赛中的铂金奖、登上《财富》杂志的「中国最佳设计榜」,另一方面,
吉利银河家族近期亮相的吉利银河 E8 同样成为行业焦点,被网友评为「最美中国纯电旗舰轿车」。
银河E8
吉利设计的集大成作
如果你想要了解吉利设计的水准如何,吉利银河 E8 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今天聊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造型设计」,而是涵括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交互设计等等的大概念。
整体设计上,
我认为吉利银河 E8 最特别的地方是拥有自己的「内核」,也就是对设计中融入中华文化审美、品牌内核的理解。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陈政曾用「很中华、不传统、更快乐」三个短语来总结吉利银河的设计理念。
吉利银河 E8 最亮眼的设计语言是涟漪美学,并在前脸的设计上回 call「大美中国车」时吉利的水波涟漪前格栅,用光电赋予吉利品牌超级符号「涟漪」在智电时代下的新演绎。
此外,「飞檐虎视前灯组」、「旭日东升贯穿式尾灯」为点睛之笔,和现代科技风的封闭气动轮辋造型、无边框车门等元素结合,带来了具有吉利品牌特色的、有辨识度的设计特征。
在这些着眼点之外,
整车线条的把控同样能彰显吉利设计的功力。
我的同事咩总第一眼见到银河 E8 的时候就发出感慨,这台车有着独特的气质。
0.199 的风阻系数在无形中为银河 E8 的整车设计定下基调,此外,设计师还将车身整体型面拆成 9 个不同曲率的折面,包含 4 个高光面和 5 个阴影面,没有明显的线条与折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移步换景,明与暗,虚与实,阳面与阴面交织融汇,于波澜不惊中创造出「润玉流光」饱满温润的车身型面,和浑然天成的君子气度。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吉利银河 E8 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汽车设计团队的两方面能力。
首先是将风阻系数做得更低的能力,这要求设计团队拥有深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还要与工程团队配合,让低风阻的设计可以量产实现。不过考虑到「汽车空气动力学鼻祖」
路特斯
已经被吉利收入囊中,想要把风阻系数做到极致应该不是难事。
其次是低风阻系数下整车的综合设计能力。如何在压低风阻的同时保证乘坐的舒适性、交互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吉利设计已经通过银河 E8 告诉我们答案。
在保证造型美观、乘坐空间宽敞、人机交互合理的情况下,吉利银河 E8 有着 3.49 秒的零百加速性能、超过 600 公里的续航,而且安全性能在同级车型中达到了最高水准……
这固然是吉利设计团队能力的体现,但也足以说明其核心底层架构,SEA 浩瀚架构的强大。
基于三位一体分层结构、全球最大带宽等特性,SEA 浩瀚架构以出色的开发潜力满足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意,最终让银河 E8 能够兼顾性能、空间、交互、造型等多个维度的体验。
一言蔽之,底层技术才是决定外在设计水准的关键,有 SEA 浩瀚架构在手,吉利会表现得更加从容。
设计中国车企的新王牌玩车网
吉利银河 E8 在广州车展一经亮相,就广受好评,更被誉为「最美纯电旗舰轿车」。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一直强调「设计是品牌的翻译官」,设计与品牌之间的「涟漪效应」,也在持续推动品牌不断向上、向新。就吉利汽车而言,设计也将成为吉利迎接智能电动时代的「有力武器」。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陈政
暂未正式上市的吉利银河 E8 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也从侧面说明设计正在成为吉利核心竞争力。在具体产品、设计方法论(指《白皮书》)等要素的影响下,可以预见吉利汽车在未来会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首先,我认为是设计能力的快速提升,在竞品中继续保持高水准。
第二点,基于吉利汽车现有的体量和市场影响力,以及对底层三电技术的掌握,中国汽车设计能够在新能源车领域形成话语体系,成为智能电动时代设计的新范式指引。
回到中国市场中,吉利汽车对设计的重新思考,很可能会推动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更高阶段的设计比拼。
设计竞争不只是比拼造型设计而是综合的设计能力,这会对车企体系化、全链路的设计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未来中国汽车品牌的设计能力有望得到全面提升,并以百川归海的姿态达到吉利期望的,构成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
在未来,或许消费者选择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也能基于「原始冲动」,会下意识地认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设计相较于其他品牌会更美观,空间设计更合理,交互设计更高效。
如果说燃油车时代的审美风向标在欧美日韩,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该由中国执牛耳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级充电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月28日,网传一封
长安
汽车委托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函称:
吉利汽车
“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相关知识产权。
同日,吉利方面也在微博对此事进行了快速回应:“该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对我司的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我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吉利银河
是吉利一周前刚刚推出的一个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是吉利汽车非常重磅的全新产品序列,在规划中未来两年内要推出7款产品,长安突如其来的一纸律师函让整个汽车圈发生了震荡。
但是单从此事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只要是车辆的角度、面积、造型稍有不同,长安就很难赢得这场官司,所以,两家车企虽然在当天都快速的进行了反驳,但是谁都没有接下来的动作,让这件事情的后续进展和最终结果变得扑朔迷离。
在新能源产品如此泛滥的情况下,很多车型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相似之处,这次长安对吉利发起的律师函很有可能让其他车企的设计部门警醒,让自家产品设计能更有特色。
事出有因
不论是吉利汽车还是长安汽车,在如今的市场上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也是两个极具号召力的品牌,车主数量和市场基数也是巨大的,所以双方这次的事件不止汽车圈的人极为关注,即便是普通消费者也是略有耳闻。
所以,这次事件的重点就在于“吉利到底有没有抄袭长安”,但如今谁都没办法对此事盖棺定论,毕竟关于设计细节,要参与的太多。其中,很多人认为吉利银河之光原型车与
长安深蓝SL03
在大灯、车灯下方进气口等多处造型也较为相似。另外,银河之光与长安VISION-V概念车在尾灯、前脸设计等方面也相似。
两款车型在前脸矩阵的设计上确实有相似点,但我们也
发现
,此次主导吉利银河车型的设计师陈政曾有长安汽车的工作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陈政2002年开始入职长安,先后担任了长安汽车创意设计师、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全球设计总监、长安汽车造型设计院常务副院长等多个职务,在职期间,完成了长安
逸动
、CS35、
悦翔V7
、CS75、UNI系列等量产车型的设计工作。
2021年9月,陈政对外表示,由于家庭和个人原因已经离任长安汽车,并暂时告别汽车行业。但在2022年2月,陈政入职吉利出任吉利汽车集团设计副总裁。
如果说陈政在设计产品时一直会保持同一种设计风格,那么在不同的产品中出现设计语言相似,可以理解,但是他却在任职不同车企的时候出现设计雷同,这就不太应该了,毕竟这不符合一名设计师对于产品的理解和设计能力。而他此前在长安设计出的UNI系列车型最终的设计归属权是由长安来掌控的并不是陈政个人,所以如果此次因“设计”出现问题的话,陈政在吉利的未来肯定不明朗了。
长安真的急了
在事件发生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声明并表示:“要良性竞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室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汽车维基】认为,杨学良的言外之意就是大家以和为贵,无需对铺公堂。
的确,在如今的市场长安与吉利都在飞速的发展中,即便大家都在为市场争得头破血流,但也不应因一款车型而闹得“老死不相往来”。在【汽车维基】看来,长安的这番操作显然没有在私下与吉利沟通,而是直接对外界放出了不服的态度,一纸律师函更像一种示威。
首先,令长安方面不爽的应该就是相似的造型,在两款车较为相似的情况下,吉利银河的这场发布会直接请到了约3000家媒体+达人的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市场投放,声势浩大,这很容易让市场的消费人群了解到吉利的全新产品,这对于长安来说,是一个打击。
其次,设计产品的设计师又是一名有着深厚长安背景的资深人士,虽然是正规流程的正常人事变动,但是做出和自己产品相似的竞品就确实有些“不厚道”,这次双方的闹剧其实也有很大的关系是因陈政而起的。
除此之外,吉利从2021年开始,就不断侵入重庆、成都等市场,在收购了重庆本土企业
力帆汽车
后,又将换电市场布局到了长安汽车的腹地重庆,甚至还将此前保留的枫叶汽车作为了拓展租赁市场的主力军,多个组合拳共同发力,让重庆俨然要变成了吉利的主力市场,这能不让长安眼红吗?
同质化严重
时间来到2023年,在资本的狂热和市场的讨喜之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开始进入了从产能扩张到品类扩充的新阶段,传统车企业纷纷调整战略,上汽、
东风
、长安、广汽等传统车企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新品牌也开始涌向了市场。
在这场以产品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中,各个车企的设计师也在大显神通,用新的设计和造型来应对着市场。但是,快速的产品迭代和内卷让一些产品在设计上同质化严重,虽然自家品牌“套娃”能够理解,但如果和其他品牌的产品相撞,就确实有些尴尬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新能源轿车产品中, 新势力的大部分轿车甚至都极为相似,
智己L7
、
蔚来ET7
、
威马M7
都在主打中大型轿车时,尺寸、造型以及设计理念都有相似之处,但是三家车企也都相安无事,没有因一款产品而引起纠纷。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同质化严重就是时下的一种现象,因为在此方案之外,做出更怪异的造型很难符合主流审美,用另类的造型去收获一片小众市场也并不是这些车型的方案,所以他们也都互相默认了这些做法。
对于设计来说,需要走量的产品就需要符合市场审美,另类的“非主流”方案或许能赢得声量,但真正付出金钱去购买的不一定多,所以低风险的同质化设计就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案。至于吉利与长安最终到底会因此事纠缠到什么地步,就要拭目以待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维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刚拿下吉利
银河L7
的销量开门红,
吉利汽车
又获得了中汽研的权威认证。
7月12日,“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与管理发展研讨会”在杭州湾吉利研究院召开,吉利汽车荣获由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诚认证”)颁发的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车企。
同时,吉利汽车还与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新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将集合双方资源,进一步攻克新能源汽车“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引领技术,持续打造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
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这张证书的意义,随着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加速到来,新能源车需要一套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2022年3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华诚认证也为此建立了一套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标准,而现在吉利汽车成了拿下首张认证证书的车企。
能在一众车企中率先拿下这张证书,吉利汽车对安全的重视和安全管理实力可见一斑,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是吉利汽车?吉利汽车拿下这张证书又意味着什么?
先给结论:因为吉利汽车是真正的“造车者”,始终坚持正确的造车价值观和转型价值观,而这张证书是对吉利汽车现阶段高质量转型和未来转型潜力的双重认可。
坚守安全底线,重塑行业价值观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获得了迅猛发展,发展速度甚至超出了行业和国家预期,而这也导致了行业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滞后,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有关智能新能源车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仍存在很多空白。
这就使得各个企业的产品研发制造标准存在差异,有的车企面对发展窗口期,更侧重于发展速度,难免就会选择以“下限”标准为企业标准,但任何一个坚持长期主义的“造车者”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以远高于行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安全方面。
这就是吉利汽车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去打造这样一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因,在吉利的造车理念中,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智能电动化时代,安全都是第一诉求,而且必须遥遥领先于行业。
为了打造一套符合吉利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吉利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并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6 大维度、23 个层面、99 个单元逐级细化新能源汽车安全要求,让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这套体系的管理有多全面呢?不仅覆盖进货检验、下线检验及交付全过程的产品安全流程,还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质量控制和质量溯源能力,比如,通过动力电池安全系统安全性能综合测试,进行动力电池系统测量,完成动力电池系统段SOC、单体电芯压差、端口电压以及绝缘电阻等关键数据读取。
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的13个关键控制点,包括动力电池运输卸货、入库三电检验、动力电池存储等,吉利也已实现生产要素100%标准化,以极致品控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
简单来说就是,吉利会对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安全管理,绝不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以确保消费者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都能“安全用车”。
以超高标准为企业标准,不断探索更高安全
仅是这样还不够,既然已经有了一套高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自然要切实落实在产品上,所以吉利将产品功能安全全面融入了整车开发体系,并进行大量软硬件测试验证。
以核心的动力电池为例,吉利独创了电池安全技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首创基础安全、整车安全、智能安全、健康安全四大安全标准,不仅更全面,而且各项具体标准全面超越行业标准。
比如,基础安全方面,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共进行100+项电池包级测试,比国标强制测试需求多了80多项;整车安全方面,吉利首创了底部碰撞防护设计及验证,解决消费者行车场景中切实的安全痛点。
作为中国品牌引领者,吉利始终愿意为行业发展出一份力,所以其联合华诚认证,制定了业界首份全面、系统衡量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的规范指导文件——《新能源汽车生产组织产品安全管理规范》,还与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共建了新能源联合实验室。
这一实验室将由“多域融合电驱实验室、高压电磁防护实验室、高压电池安全实验室、充电体验开发实验室、能量管理创新实验室”五大实验室共同构成,目的是对各种不同场景、极端工况、前沿技术等做实验和验证,全面支撑吉利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一致性管控,以覆盖全研发流程链、全产品链、全生命周期和全应用领域的“一站式”综合研发验证和测试技术服务,提升吉利智能新能源产品的试验验证技术水平。
造更先进的车、造更安全的车、造更能解决消费者痛点的车,绝不为销量牺牲安全和质量,这是作为造车者的吉利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也是行业该有的“价值观”。
造车26年,强大的新能源体系力和完善的全球化生态链,以及十年来覆盖三电、芯片、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算中心,接近千亿元的研发投入,这样的吉利拿下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毫不令人意外。
体系力即发展动力,开启新能源产品强周期
正如前文所言,这张证书是对吉利高质量转型的认可,而实际上,就在吉利获得行业权威机构认可的同时,也正在获得消费者的追捧。
前不久,吉利汽车公布了上半年产销数据,上半年吉利累计销售69.4万辆,同比增长超13%,并实现连续5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展现出无惧市场波动的向上势头。
其中新能源车的表现格外亮眼,6月吉利新能源车销售38572辆,同比增长约30%,环比增长约43%,新能源车渗透率约28%,再创年内新高;上半年,其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57889辆,同比增长约44%。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上半年新能源车不止整体规模在提速向上,更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其中5月底才上市的
吉利银河
系列首款车型银河L7在6月这首个交付月就交出了9673辆的好成绩,爆款势头已显,而银河系列第二款车型
银河L6
也即将上市,未来几个月,吉利银河系列有望持续向上突破。
极氪
品牌上半年销量稳步提升,在极氪X交付贡献增量后,6月交付量再度站上万辆关口,上半年累计交付42633辆,站稳高端纯电动车第一梯队。几何品牌和睿蓝品牌上半年也有不错表现,在各自细分市场处于销量榜前列。
从入门级车型到高端车型,从纯电动到电混车型,吉利不仅形成了覆盖个主流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阵容,更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有不俗表现,这种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在中国品牌中并不多见,而其之所以能在今年有这样的表现,绝对离不开企业在安全方面的不懈努力。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0%后,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尝鲜期进入普及期,主流消费群体开始成为新能源车潜在购车者,他们对于安全、质量等汽车基本产品点更为在意,而过去一段时间行业虽然迅速发展,但快速发展下的很多安全质量问题也暴露出来,成为消费者当前的最大痛点之一。
在今年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发布后,吉利新能源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吉利新能源车安全管理体系也已经成型,所以吉利发布了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星睿智算中心、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等核心技术,与各个子品牌新车同步推向市场,让消费者看到了造车者的实力,获得了销量上的突破。
写在最后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初期,市场难免混乱,难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在汽车这样一个马拉松式的长周期行业,要想跑得远,绝对不是靠抄近道、走捷径就能行的,即便靠着抄近道获得了一时的领先,也一定会在长期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吉利汽车前期的新能源车发展速度可能不是最快的,但从当下其展现出来的转型后劲儿来看,其绝对是走得最稳、最有耐力的,今年无疑是吉利的转型提速年,伴随着其后续诸多新车的投放,已经打好基础练就内功的吉利将迎来新能源高速增长的新时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02 01:54:12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9-02 02:54:25
2023-05-14 11: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