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18:33:53 | 玩车网
威马汽车曾经和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一样,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的一线品牌,同时也是起步最早的造车新势力车企。
不过,进入2020年后,威马汽车很快就被后来者理想汽车所超越,基本上已经从造车新势力车企的一线梯队淡出。
数据显示9月份,威马汽车销量为2017辆,仍然排在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之后,这三家造车新势力车企9月份的销量分别是4708辆、3504辆和3478辆车。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威马汽车虽然排名位居第4名,但是销量上和前3名有着不小的差距。
对威马汽车来说,销量差只是一方面,还有比销量差更糟糕的事情。
10月27日,一辆 威马EX5在北京海淀区发生自燃进而引起爆炸,前机舱和前排座椅被完全烧毁,整车几乎报废。
事情发生后,威马汽车再次上了热搜的头条。因为,这已经不是本月的第一起威马汽车自燃事故。
据媒体报道,10月5日和10月13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同一地点既然发生了两起威马EX5车辆自燃事件。据网友爆料称,这两辆发生自燃的威马EX5是当地一家民营出租车企业集中采购的一批车型。10月5日发生自燃的威马EX5车辆是在静止未启动的状态下发生了自燃,整车烧毁。10月13日发生自燃的另一辆威马EX5,是在充电96%的状态下发生自燃的。
10月28日,威马汽车官方发表声明称,10月27日发生的威马EX5五自燃事件,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线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同时,威马汽车官方也表示主动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部分威马汽车,共计1282辆。
同一时间,威马汽车电芯供应商中兴高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发表了说明,明确表示福建省邵武市发生的两起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中,涉事车辆搭载的是高能技术的电池。而终于10月27日北京所发生的威马汽车自燃事件,并没有搭载高能技术的电池。
虽然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事件并不少见,但是一个月内接连三起自燃事件,还确实不多。威马汽车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此事,对于后期其销量的影响应该不会小。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买一辆电动车真的比燃油车更省钱吗?
从价格上看,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
比亚迪
连续推出了秦Plus DM-i冠军版和
宋PLUS
DM-i冠军版,售价已经和同级别的燃油车在一个价格区间,“油电同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两者之间没有太大差别。
从使用成本上来看,充电也比加油更加省钱。根据国家发改委6月13日发布通知,自6月13日24时起,92号汽油每升分别下调0.04元,全国大部分地区调整后的价位为7.26到7.63之间(海南和西藏除外)。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取一个中间值7.5元/L,按照百公里7L油耗计算,那么,500公里所需要的油费为262.5元左右;我们以比亚迪秦PlusDM-i冠军版为例,其百公里电耗11.9kWh,按照商用充电桩平时充电价格1元/kWh,500公里的费用我59.5元。加油费用相当于充电费用的4.4倍,差距那是相当大。
正因为低廉的使用成本,再加上新能源车有别于燃油车的全新驾乘体验,因此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国家税务总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68.1万辆,同比增长70.6%,销量占比23.5%,提前实现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26.1%。与此同时,中国车市整体产销量为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一片向好。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售后维修问题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
维修费用远超想象
数据机构We Predict对2016年至2021年间的大约1900万辆汽车进行调查统计,
发现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比燃油车高出1.6倍~2.3倍。
参看中保研2023年的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多款新能源车型在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三大项都得到了G(优秀),但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的成绩并不理想,在可维修性和维修经济性两个子项目为P(较差)。
在大家享受新能源车型带来的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高的维修成本,这种情况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想象预期。
之前,极星polestar 2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出现了大灯与底盘受损、电池板凹陷的情况。要知道新车总价还不到30万,而4S店给出的维修报价却高达54万元。其中,车头与大灯维修费用9万余元,而底盘部分必须更换整个电池组,费用更是高达40余万。
还有
特斯拉
Model Y发生撞墙事故,保险公司评估后给出的维修费用接近20万元。当时买Model Y花了28万元,而维修费用要20万,维修费用超过了整车价格的70%。
此前还有一位
小鹏
车主,车辆由于意外发生了碰撞,左侧的激光雷达探头损坏,从维修单中可以看出单颗激光雷达的维修费用(包括雷达支架、饰板工时费)就高达9500多元。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现在浮现出来的问题是维修成本超乎想象。激光雷达、电池等易损件的费用高昂,特别是电池,一旦要换电池,几乎等于油车换发动机,从目前来看,电池的维修成本远高于发动机。
据中保研的官方统计,新能源车的电池包零整比普遍超过50%,即电池的维修花费相当于整车价格的一半,甚至有车型的零整比高达98.72%,也就是说电池几乎和车一个价。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硬件昂贵又脆,一旦撞车时受损,基本无法维修,只能更换。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强调一体化,其优势是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轻量化可以延长车辆续航,还能提升车辆操控性。随之而来的是钣金成本更高,一旦碰撞严重就无法修复,只能整体更换。还有外观造型更加复杂,哪怕出现轻微剐蹭,车主也面临高昂的维修费用。
新能源汽车不修则已,一修就“伤筋动骨”,这已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
行业痛点需要注意
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还面临着渠道方面的问题。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家自营及授权的门店数量为3300家左右。根据计算,每家门店平均要服务差不多2400辆新能源车,这样的量级已经超出门店最大承载能力。
也就是说,在新能源车售后维修这个领域,车企占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因为零配件主要集中在厂家手里,相关部件和技术的数据资料也掌握在厂家的手里,一旦要维修,也只有自营门店和授权门店可以承接服务。
这就形成了新能源车型维修的高溢价。也就出现了我们在前文中说到的极星、特斯拉以及小鹏维修价格的高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他们也想把价格压下来,无奈维修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在厂家,即使第三方机构有能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行维修,但是还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各大车企推出的“整车终生质保”和“三大件终生质保”等销售政策,相当程度上将消费者与厂家进行捆绑。
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买电子产品一样,保质期内损坏和保质期外损坏,厂家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在新能源车型来说,市面上的第三方维修机构即使有这个能力,但消费者面对车企的捆绑政策,也只能接受官方渠道的高溢价。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情况需要注意。即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竞争压内卷加剧。2023年以来,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不管被曝出裁员、闭店、工厂停摆等消息,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难题——车企经营出了问题,所谓的终生质保靠什么来维持呢?
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已经开启,未来会有一批新能源汽车品牌可能会消失,那这些品牌车型的维修需求又该怎样保证呢?
此前
拜腾
汽车、
赛麟
汽车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已经消失于公众视野。如今,
威马汽车
、
天际汽车
、
爱驰
汽车等也正遭遇困境,面临售后难题的车主并不在少数。
以上高额的维修成本和不可预知的车企崩盘所带来的后果,都将由消费者一力承担。
面对技术数据不公开、配件贵、官方渠道溢价高、各品牌服务存在差异等行业痛点,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维保高发期,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亟需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
百姓评车
要想新能源车售后维修统一的服务标准,这需要上下产业链协同合作,开放各自的技术数据,打破门槛,统一厂家售后工程的标准,还有构建起一整套新能源汽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第三方机构积极落地新能源汽车服务,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大工程,这需要全行业的参与,更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屋建瓴,统筹规划。
关于这个标准的进度,《百姓评车》会持续关注。玩车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姓评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车四大质量投诉出炉开始遭人嫌
2023年5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正式对外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投诉情况的数据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协会累计受理消费者投诉304159件,同比增幅达到了6.59%,而在汽车领域当中,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以及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汽车消费领域的投诉原因也从原本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方面,逐渐发展出了更多的分支。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分别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故障(包含续航暴跌、动力缩水、电池自燃等)、单方面锁电、智能辅助系统相关问题以及刹车失灵问题,那么今天我就从这四个投诉量最大的层面挑选出对应的车型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首先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据车质网的累计投诉数据显示,涉及的车型主要有威马E5、北京奔驰E级新能源以及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遭到投诉的原因也以行驶途中断电无法加速、动力受限无法加速、行驶途中驱动电机异响为主。比较值得庆幸的是,电池自燃的现象在上述这些车型中基本没有发生,当然,它们存在的问题仍旧不可忽视。
而在厂商单方面锁电方面,所涉及的车辆有威马EX5、上汽荣威Ei5、北汽新能源EX等车型。当然,上述这些车型实际上只是在明面上被部分用户曝光了锁电情况,除去这些车型以外,锁电这种操作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中是非常普遍的,许多车企为了降低自家车型电池的使用安全风险,都会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通过远程升级系统来对用户车型的充放电功率以及电池容量进行限制,这一点算是许多新能源车企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所以消费者在购车之前还是应当多关注一下车主的真实评价。
而在智能辅助相关系统方面的投诉,极氪001、大众ID.4 X、特斯拉Model Y、零跑C01、领克09新能源等车型都有涉及,用户针对这一领域的投诉主要在于车辆的智能辅助系统与官方宣传的不符,许多购车手册上宣传的功能在实际用车途中无法兑现。
而在智能辅助相关系统方面的投诉,极氪001、大众ID.4 X、特斯拉Model Y、零跑C01、领克09新能源等车型都有涉及,用户针对这一领域的投诉主要在于车辆的智能辅助系统与官方宣传的不符,许多购车手册上宣传的功能在实际用车途中无法兑现。
而设计制动系统相关问题而遭到投诉的车辆,则有深蓝SL03、东风新能源EX1、奇瑞小蚂蚁、极氪001、领克09新能源、上汽荣威Ei5、零跑T03等,其中大部分的问题主要是制动系统工作时出现异响以及抖动,而非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刹车失灵。当然,即便如此,我认为制动系统作为一台汽车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性功能,其质量以及可靠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即便存在异响以及抖动等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总而言之,在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汽车产品的功能已经日渐丰富,但这些新兴功能在给大家带来更丰富用车体验的同时,其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及可靠性仍旧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汽车制造商,车企们应当对汽车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而作为消费者应当在购车之前多了解相关的资讯,避免“买车一时爽,修车悔断肠”的尴尬局面。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5-14 11:17:52
2023-05-12 10:37:42
2023-12-23 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