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8 17:44:09 | 玩车网
又到每月一度的销量公布时间,4月新能源总体销量环比3月略有下降,但仍然达到52.7万辆之多,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2.3%,相当于
每卖出3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果然是“大趋势”!
具体到各车型的销量,根据汽车流通协会公布数据,
比亚迪
成功包揽4月新能源销量前三位,
五菱缤果
上市即爆款,
特斯拉
稳居前十,多款30万以上车型进入前15位!
话不多说,这就为大家盘点4月新能源头部玩家。
比亚迪成最大赢家
4月新能源销量前15位,比亚迪足足占据6个名次,前三名更是被比亚迪包揽!另有
腾势D9
DM-i位列第15位,不愧是立下年销400万辆Flag的“新能源一哥”。
沉寂数月后,秦PLUS DM-i凭借火爆全网的“998”冠军版,重新夺回了新能源销量冠军,月销量达到惊人的
31734辆
。新款秦PLUS增配又降价,改到了车主的心坎上——仅更换8.8英寸液晶仪表,就博得一致好评,并且大批排产指导价9.98万的最低配,真是不给同级别合资家轿活路。
海豚
、
元PLUS
分列第二、三位。两款车均为比亚迪e平台3.0的全新车型,都填补了10-15万入门级纯电市场的空白,因为同级别缺乏竞品,再加上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品牌效应,海豚和元PLUS基本没有对手,
月销量接近3万辆
,可以说是“赢者通吃”。
简单来说,如果预算10-15万买纯电车代步,绝大部分人会在这两款车里二选一。
宋PLUS DM-i月销20645辆,排名第6,如果加上宋Pro DM-i的8427辆,宋家族依旧有月销3万辆的水平。唐DM(绝大部分是唐DM-i)月销12030辆,排名第11;
护卫舰07
受到降价的影响,4月销量大幅增长至10042辆,排名第14。
如今购买DM-i的消费者,未必是因为限牌不得不买新能源,看重插混车省油+免购置税的人越来越多,
谁能拒绝既便宜又省油还没有续航焦虑的车呢
?所以DM-i主力消费群体正在从一二线限牌城市不断下沉,抢夺纯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五菱缤果首战告捷
此前10万内的纯电车基本是5万左右的微型车,6-10万纯电小车市场几乎是空白。今年五菱缤果率先出手,4月销量15011辆,排名第9。
缤果的确是一款很香的纯电代步车,5.98-8.38万元的定价极具诚意,续航有203km和333km可选,333km版本支持快充,顶配还有双联屏+智能车机,空间大还实用,造型这么精致可爱,是女生难以拒绝的颜值没错了!
车无完车,缤果的安全配置被网友诟病,中低配的车机实用性也不佳,而比亚迪
海鸥
恰恰在配置方面占了上风。两款定位如此接近的新车挤走了其余竞品,如果预算6-10万买纯电车代步,在这两款车里二选一准没错。
比亚迪海鸥已于4月底正式上市,销量表现会如何?是否会影响缤果的销量?拭目以待。
而五菱的“老网红”
宏光MINIEV
销量一路下滑,4月售出18086辆,排名第8。不仅是宏光MINIEV,整个微型车市场都在萎缩,新能源销量前15里只有宏光MINIEV和吉利
熊猫mini
两款微型车。如此看来,缤果的出现正是时候,在微型车产品矩阵表现乏力的时候,需要新的销量增长点。
特斯拉稳如泰山
虽然特斯拉有季度末集中交付的惯例,但
Model Y
和
Model 3
在4月依旧进入新能源销量前10位。其中Model Y月销26760辆,排名第4;Model 3月销13196辆,排名第10。
其实这两款车都已经到了产品周期末尾,尤其是Model 3已经7年未换代,产品力和近期的新车相比有些不够均衡。但特斯拉年初大降价之后,Model 3和Model Y卖得最火的入门版价格都在25万左右,叠加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实在是让人难以拒绝。这次大降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能源价格体系的大洗牌,算是价格战的“第一枪”吧。
多款高端车型上榜
按乘联会的标准,起售价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为高端车。4月有两款符合该标准的车型进入新能源销量榜前15,分别是
理想L7
和
腾势
D9,月销量均达到1万辆左右。
理想L系列一直是高端SUV销量榜的常客,此前L8、L9一度创下月销破万的纪录。而L7上市之初势头就非常猛,交付首月销量7702辆,力压国产
宝马X5
;次月销量10486辆,成功破万。
理想L7以大五座布局和L8区分定位,是专为三口之家准备的家庭用车。车长超5米、轴距超3米,乘坐空间可以用豪横来形容,二排的“皇后座”更是将空间优势发挥到极致,虽然没有独立座椅,但乘坐体验依旧给力。对于家用车来说,大空间和舒适的乘坐体验绝对是重中之重,理想频出爆款,就是把这两点做到极致。
另一款上榜车型腾势D9则打开了新能源MPV的市场。此前
传祺M8
在纯燃油MPV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凭借豪华定位+亲民价格,收获不少家用车主。腾势D9相当于在新能源市场再次走通了这一路线,并且有DM-i混动加持,既降低用车成本,又免购置税,一线城市(除
北京
、
上海
)还送牌,吃尽新能源政策红利,所以销量超越传祺M8、直指
别克GL8
也是合情合理。
编辑总结
2023年是新能源市场洗牌的一年,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三家头部车企交付规模进一步扩大,“赢者通吃”的效应逐步显现,而掉队的车企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目前插电混动市场属于比亚迪DM-i和主打增程式的理想,玩车网
AITO
问界在M9正式上市前预计将持续乏力。纯电市场仍充满悬念,二代
蔚来ES6
和
小鹏G6
能否助力品牌交付量再次破万?零跑靠大降价换来的交付量能否持续?
极氪
X能否让极氪的交付量再上一层楼?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有车以后,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7月30日,也就是前几天,国产新能源汽车新秀—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正式挂牌上市,并首次进行公开募股,发行9500万股,每股11.5美元,还授予承销商不超过1425万股超额配股权,在此同时还获得了3.8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点评、字节跳动等,而理想汽车当日的市值就达到了139.17亿美元,算是真正熬出头了。
有些人可能不看好理想汽车,因为它只有理想ONE这一款车型,但这只是表面的。因为一个汽车企业能否持续发展下去并不是简单地看旗下有多少车型,比如现在市值2652亿美元的特斯拉,已经远超丰田了,特斯拉车型多吗?一共也只有三款车型罢了。那么看什么?当然是潜力,而理想汽车已经用理想ONE这一款车型证明了它的市场潜力。
例如理想ONE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就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并且仅用6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个万辆交付,创下了中外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最快交付1万辆的世界纪录。以理想ONE现在的单月销量来说,如果不看途昂等燃油车型,已然超过了蔚来ES8,成为了新能源中大型SUV中的王者。
先不说理想ONE的销量好,就说这个交付速度,说明了理想汽车的产能以及销售网点,已经形成了规模。截止6月底,理想汽车的网点已经达到了21家,覆盖全国18个城市,并预计在今年年底增加至60家,这些都彰显了理想汽车的雄厚现金流以及雄心壮志。最主要的是理想汽车已经实现盈利了,这代表着理想汽车将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新车型和新技术的研发中。
当然,说了这么多,还是得看理想ONE这款车到底怎么样。作为新能源汽车,理想ONE不是油电混动,也不是纯电动,而是增程式电动。增程式电动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自带发电机的纯电动车,而这个发电机就是汽车的发动机,准确的说法叫增程器,并且发动机并不参与动力输出,所以理想ONE本质还是纯电动车。增程式汽车有一点像是弯道超车,它解决了纯电动汽车充电不便以及续航的问题,又完美继承纯电动车的优点,是要比油电混动更好的从燃油到电动的过渡方式。
而理想ONE这套增程式动力采用的是前驱电机+后驱电机+1.2T三缸增程发电系统,前后电机系统最大总功率为326马力,最大扭矩530N·m,百公里加速只需6.5S。电池能量为40.5kWh,纯电续航里程为180Km,快充只需0.5h,综合续航里程800Km。同时理想ONE提供增程、混动、电量保有三种动力输出模式,再也不必担心续航问题。
当然仅凭增程式电动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理想ONE两款车型都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包括AEB自动紧急制动、FCW前向碰撞预警、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LKA自动车道保持、LDW车道偏离预警、BSD车辆盲区监测、ACL转向灯确认变道辅助、全自动泊车等功能。虽然现在很多厂商都是号称自家是L2级甚至L2.5级自动驾驶,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理想ONE的这套自动驾驶系统完全可以算是行业顶尖,完全可以放心大胆使用。
此外,理想ONE还有非常多的亮点。比如它车内有点跨时代的大四屏设计,集数字仪表屏、中控屏、副驾驶娱乐屏以及功能控制屏于一体,不仅实用,也带来满满的科幻感。当然了,智能车载系统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支持车联网以及OTA升级,亮点在于它的语音识别控制功能是三排全可使用,非常酷炫。同时,理想ONE的底盘质感真的不像是一个新生企业所能做到的,虽然只是常见的前麦佛逊式独立+后多连杆独立的悬架结构,但不管是支撑性还是还是减震舒适性都做到了比较高级的感觉。
总之,理想ONE作为一款长宽高5020*1960*1760mm,轴距2935mm的中大型新能源SUV,其32.28万的定价是比较亲民的,不管是从性价比还是不担心续航里程的优势性,它至少也是比蔚来ES8起步就要46万多的同级别车型好得多。并且理想汽车也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也给予了消费者充足的信心,因为它有成为特斯拉那种伟大企业的潜质。
无关技术路线之争,消费者的需求更为重要。对于新能源汽车,我们需要个性鲜明、定位精准的品牌和产品。
文丨AutoR智驾?王硕奇
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在这个不平凡的一年中显得格外亮眼。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各家主流品牌似乎都表现的不错,但智驾君认为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五菱宏光MINI EV和理想ONE的表现,他们分别获得了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
9月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五菱宏光MINI EV共售出20150辆,而一直处在销量冠军的特斯拉 Model 3 的当月销量也只是11329辆,差不多是前者的一半,这样的销量也让五菱宏光MINI EV成为了乘用车纯电领域的销量冠军。
同样在9月,理想ONE交付了3504辆,环比增长29.3%,成为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SUV市场销量冠军与增程式乘用车的销量冠军,与此同时,截至2020 年10月18日,理想汽车已经向用户累计交付超过2万辆理想 ONE。也就是说,理想汽车仅用10个月的时间创下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的最快交付2万辆的纪录。
而这两台车确有一个共同点,解决了两种人群的刚需。
纯电车型的消费新蓝海
我们身边都是什么人再买纯电动车,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士因为没有燃油车指标而去购买,如果生活在四五线城市或者县城,更多的人需求是一个低成本的代步工具,它相比于燃油车,使用成本更加低廉。
当然每一辆车都有它的用户群体,没有谁对谁错,但智驾君想说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虽然销量在上升,但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来说整体体量不大,进场的车型也不少了,不论是什么定位,一款车能达到2万辆级销量表现,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首先是大城市的使用场景,在目前来说,电动车由于续航的问题,主要的使用场景依然为代步买菜等城市通勤用途,再加上电动产品依然不够成熟,人们更希望用一个低成本的电动车型占下新能源指标,并且满足日常通勤的用途。
而五菱宏光MINI EV几乎完美的契合了所有点,并且外观设计和配色也能得到城市年轻人的喜爱。
而在小城市和县城,五菱宏光MINI EV 正在逐步取代老头乐,他们不需要去更远的地方,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去赶集,去县城,这样的低消费群体也是十分庞大。
“全国大约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而在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报告中,发现在接受调查的70000个随机家庭中,42.9%的家庭去年人均月收入不超过1090元,超一半的被调查家庭月收入在1090元至5000元之间。
低收入人群也有着旺盛的购车需求,五菱虽然不是高端品牌,但也是耳熟能详的“大牌子”。必须得承认,五菱品牌、五菱宏光系列在广大中小城市、乡镇的市场基础非常雄厚。
而要说竞争对手,无疑就是那些农村地区的封闭式三轮车、低端封闭式四轮车,虽然五菱MINI EV的安全性对于汽车来讲也不见得有多好,但很显然要比老年代步车要强。
因为这些低端机动车不安全、上牌要求模糊,甚至说在部分地区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出于安全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于这类车型开始从严管控,宏光MINI EV自然因此受益。
所以五菱宏光MINI EV 本来瞄准的农村市场,却没想到在城市中的时尚人群也火了一把。
人们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的五菱,正在将需求最大化。
限牌城市的刚需
相对于理想ONE的销量,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理想ONE的售价高达32.8万元,就算是选择它你不需要额外再付出购置税,但是这个价位也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国产品牌的旗下在售车型。
李想选择增程电动的路线其实很“妙”,在打造出理想ONE之前,他也曾尝试过低速低续航的纯电动小车项目――SEV项目,但最终“难产”。
当时理想汽车面临的情况是:如何用一半的钱、一半的时间,把失去的窗口追回来。于是,李想选择了更符合当下用户需求的增程电动技术路线。
那么什么是一辆30多万增程式中大型SUV的刚需人群呢?
很显然,那些限牌限号城市中家庭无车人群,在除了北京之外的各大城市,增程式混动依然不限号,更容易获取指标。
此外,大空间,高品质,没有里程焦虑也同样是需求,理想ONE同样满足要求。
理想ONE的动力保证了它能够在6.5秒内完成破百动作,这对于一台2.3吨的中大型SUV车型来说,很明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同级别的车型,即便是宝马X5的2.0T车型破百也需要6.9秒,这么一对比的话就能看出这台理想ONE的动力有多出色了。
当然,一方面是动力强,另外一方面就是用车成本低了,可以用电也可以用油,没有续航焦虑,使用成本也变低了。
除了这些还有传统的空间优势,满足一家人一辆车的用车需求。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能源车?
相对于新能源市场的同质化和千篇一律,五菱 宏光MINI EV和理想ONE可以说是一个在营销上另辟蹊径,一个是在政策需求上完美契合,他们都拥有不同的特点。
你可以做的电动车不够精致,但是需要足够便宜,你也可以做国产的增程式高价混动车型,挖掘城市中的消费者潜力。
我们需要更加贴合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并且希望他们拥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因为特斯拉做了自动驾驶和大屏,就盲目的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这些东西,而去跟随。
我们不妨放下浮夸,不去盲目跟随,让每个品牌都有自身独特的印象和卖点,并且每个品牌有明显而独特的受众群体。
可以说两款车型的热卖正在证明一件事情,新能源车型依然拥有多种类型的使用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车型,特斯拉的到来也不一定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市场中仍然有空白需要被填充,对于国产新能源车型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只是这样的空间越来越不明显,需要更多的思考与调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5-14 11:17:52
2023-05-12 10:37:42
2023-12-23 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