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6 08:33:09 | 玩车网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用户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愈发关注。加之近两年来,媒体频频爆出多起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后燃烧,甚至发生自燃的事故,电动汽车的安全也就成为了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近日,据杭州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通报,2023年6月5日5时43分许,一辆浙A牌照的小型普通客车沿S2沪杭高速驶出杭州收费站时,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起火,造成车上4人死亡。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事故进一步调查中。
从事故照片中不难 发现 发生事故的是一辆合资某品牌的纯电车型,据悉事故车辆疑在即将抵达收费站之时,速度未有明显降低,反而以较高的车速径直撞向收费站的站台。在发生严重碰撞后,车辆部分零部件四处飞散,随即车体有烟雾冒出,数秒之后车身有明火冒出,且火势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变大,因此事故车辆无法得到有效救援,车内4人死亡。
如此快的起火时间,如此迅速的火势蔓延速度,加之起火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援,这很难不让一些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安全有了一定心理阴影。
电动车起火频发
近些年来新能源电动车起火屡屡被媒体报道,其中最知名的要数台湾明星林志颖驾驶 特斯拉 碰撞起火的事故了。
就在去年7月22日,林志颖驾驶一辆特斯拉 Model X 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事故地点在台湾桃园市中正北路,据悉车上还有林志颖儿子,事故发生之后,特斯拉Model X在现场燃起了大火,所幸林志颖父子及时被人救出车外,只是受到一定外伤。
根据当时事故视频来看这辆特斯拉Model X直接撞到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铁拉杆上,然后Model X自燃冒起大火,浓烟滚滚,经过灭火处理后这辆特斯拉前半部分已经彻底烧成了废铁。
电动车为何起火?
其实针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安全性这一问题,很多专家都做了深入研究。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工程师郑昆在《环境技术》上阐述了纯电汽车自燃的主要原因:作为高能量载体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其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燃烧或爆炸,当动力电池发生短路时,其内部温度升高,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间将发生化学反应,继而产生大量热量和有毒气体,电池自身热管理出现失控现象,当热失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电池起火。
另有还有资料表明,新能源电动车内的管线比传统燃油汽车更为复杂,可燃物较多,在自由燃烧状态下会持续数十分钟,很有可能会蔓延至周边易燃物体,且该过程中伴随着刺激性有毒气体产生。另外,在外部明火被扑灭后,新能源汽车还容易因为火花、导电等原因出现反复复燃情况。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碰撞后容易起火是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特征。与传统燃油车的油箱相比,新能源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物质,一旦起火后果严重。“电池不需要被撞坏,只需要有足够大的冲击就有可能起火。”
其实目前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针对电池安全都做了很足的功课,车辆在设计生产前都会针对电池安全进行一系列测试工作,包括挤压、坠落、水泡、针刺等多项测试来确保电动的安全性。同时车企在设计电池包时都会配备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以此来确保电池出现热失控后也不会迅速起火,即使一个电芯组起火后也不会迅速蔓延到其他电芯组。
因此电车碰撞后迅速起火其实是极小概率事件。
哪种材料的动力电池更易起火?
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根据原材料可以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
从材料安全性上来讲,磷酸铁锂电池目前热稳定性要优于三元锂电池,这是因为磷酸铁锂的电热峰值可达350℃,电池内部的化学成分需要达到500~600℃才会开始分解,而三元锂材料在300℃左右就会开始分解。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在热稳定性更优秀,但是在气温较低时,磷酸铁锂的活性会大大降低,这也会影响电动车的续航表现。
另外由于材料特性,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要低于三元锂电池,因此在相同的电芯体积下,三元锂电池可以拥有更高的储电能力,让电动车能够跑得更远。
电动车更易起火?
看了这么多事故,很多人都说电动车比燃油车就是更容易起火,其实这是个彻彻底底的谣言!
在 北京 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给出了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起火约3000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率为0.9-1.2/万辆,而2021年,我国燃油车起火率在0.01%-0.02%之间,也就是1-2/万辆。 玩车网
也就是说从数据上来看,电动车不仅不比燃油车易起火,从统计数据来看,电动车反而更安全。
很多人就有了疑问,那为什么感觉上电动车总是起火不断呢?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一语道破天机:“新能源汽车并不比燃油车更加容易起火自燃,极端事件都由极端原因所导致,现在燃油车出事故关注的人相对较少,电动车的关注度特别高,这是产品差异带来的关注度不同。之前调研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出事故的概率较燃油车更低一些,电动车总体是安全的。
换句话说,之所以感觉电动车总起火是因为其关注度太高,每次电动车起火都能引发更多人的关注,而燃油车起火大多没有得到曝光,因此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如何避免电车起火?
想要避免电车起火,用户要在日常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越野、涉水驾驶,防止出现电池包受外力损伤。
2、停放车辆时尽量选择阴凉干燥的地方,减少电池因高温高湿环境诱发火灾的风险。
3、注意驾驶安全,减少发生严重碰撞的交通事故发生。
4、使用安全的充电设备充电,不要随意飞线充电,避免过度充电。
5、定期给车辆做保养,防止电池包原材料老化。
6、切勿私自改装车内线路,破坏整车安全性。
综上所述,电动车的起火概率其实并不比燃油车高,可能还低一点。对于电动车起火这一问题,用户切勿盲目恐慌。针对电动车起火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也有相应要求。在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针对电动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必须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客安全逃生预留充足的时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车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动汽车自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停放或者充电期间自燃的案例大家看过不少,但6月5日发生在浙江杭州的这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于电动汽车安全性的担忧。根据通报,6月5日5时43分许,一辆浙A牌照的电动SUV沿沪杭高速杭州收费站驶出时,撞上了收费站设施,车辆碰撞后起火,车上4人遇难。
从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到,一辆白色的SUV快速驶向沪杭高速杭州收费站,视频中丝毫看不到减速的迹象,结果这辆白色SUV撞上了收费站的水泥墩,碰撞后仅仅过了不到5秒,这辆白色SUV就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也是导致车上乘员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后续曝出的现场照片来看,当事的白色SUV车身大部分已经被烧毁,只剩车尾能辨认出是 大众 旗下的车型,根据河南手机报的报道,起火车辆型号为大众ID.4电动汽车。
不少行业大V在这起事故发生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车评人袁启聪直言:“着火就在碰撞发生的瞬间,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车评人闫闯也表示“这起火速度真是有点过快了”。对于这起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网传司机疲劳驾驶,还未得到证实,起火是不是电池受挤压导致,也需要等待调查结果出炉才能知晓。
电动汽车碰撞起火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22年7月22日,台湾省艺人林志颖驾驶 特斯拉 Model X 调头后撞上水泥隔离墩,林志颖和其儿子被路人救出,当事特斯拉Model X在碰撞后不久就出现了起火的现象。同样是在杭州,2022年7月21日,一辆左转特斯拉快速起步,和直行的白色 丰田 SUV相撞,结果特斯拉侧翻后底盘冒出明火,所幸特斯拉驾驶员及时离开了车辆。
我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强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要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以留出逃生和救援时间,杭州这起大众ID.4撞击后起火的事件中,当事车辆明显没有达到国标的要求。据悉,大众ID.4使用较多的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
主编点评
和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目前还无法克服快速燃爆的问题,即便是没有碰撞的情况下,电动汽车从冒烟到起火只需要短短不到10秒的时间,如果此时车内人员慌乱之中打不开车门或是解不开安全带,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从来不抵触新技术、新能源,如果新能源汽车足够安全、足够优秀,消费者自然会淘汰燃油车。你对这起事故怎么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驰神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一直以来电动汽车都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的领头羊,在电动汽车领域也一直发展的顺风顺水。 可是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因消费者反映的特斯拉电池起火等事件联合约谈特斯拉,引起民众热议。这一起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讨论,也为我国当下电动汽车产业带来了深入思考,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车企行业更是应该重视该问题。
一、五部门联合约谈特斯拉特斯拉被消费者反映电池出现起火、EMMC多媒体存储卡故障、倒车影像、除霜控制故障等问题,特斯拉电动汽车本身的安全是存在一定隐患的。市场监管部门在2月8日发布公告称,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局等关于消费者对特斯拉汽车的一系列问题约谈了特斯拉(北京)和特斯拉(上海)公司,五部门联合要求特斯拉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对内加强管理,积极落实企业安全质量责任主体,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电动汽车的发展前路未卜透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电动汽车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是有一定的曲折性。尽管特斯拉对于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表示诚恳的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并深刻的加强自身的检查,尊重消费者的消费权益。不过就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电动汽车的安全隐患还是极大的,大部分公司对于电动汽车的车辆检查和维修是做的不够充分的。在今年年初,特斯拉还与国家电网出现了一次“扯皮”行为,是国家电网电流过载导致汽车的逆变器损坏,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承认,并认为特斯拉是单方面的,在进行甩锅操作。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规范。
从特斯拉被五部门联合约谈,给了我们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最深刻的启示是做企业要将产品的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否则失信的必定是自己的品牌。对消费者而言,不去糊弄是最必要的底线,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随着特斯拉的进入而被很大程度上有所瓜分,但是严守质量关是未来成功的关键。车企应该正确面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并要寻求策略去解决,否则将会失去市场。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玩车网。2023-10-25 09:40:31
2023-11-13 13:01:26
2023-09-05 10:40:57
2023-10-21 15:26:14
2023-09-23 21:06:52
2023-09-24 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