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3 09:35:05 | 玩车网
理想汽车有意补齐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
根据天眼查显示,理想汽车关联公司北京车励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励行”)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3.1亿元,增幅达3000%。车励行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软件开发等业务。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理想增资车励行有可能是为加码自动驾驶或智能座舱等方面。其在12月初发行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公告中,曾表示将募集到的资金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层面。
白毅阳表示,理想当前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层面,与部分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需补齐短板。
增资关联公司或为加码自动驾驶技术
通过天眼查得知,12月11日,车励行注册资本发生变更,从之前的1000万元增至3.1亿元。车励行由理想主体运营公司车和家全资控股,实际控制人为理想创始人李想。
车励行成立于2018年10月,次年1月注册资本由100万增至1000万元。其初成立时,经营范围就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软件开发等业务。
对于增资车励行是否与加码自动驾驶技术有关,财经网汽车联系到理想,截止发稿前,未获得回复。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认为,理想增资车励行有可能是为加码自动驾驶或智能座舱等方面。
目前,理想正在加速布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其在12月初发布的申请配售4700万美国存托股票(ADS)公告中提到,募集到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自动驾驶领域。
理想此次增发净收入约为16.002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的选择权,合计可筹得约18.41亿美元。理想表示筹资到的资金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另外,理想表示,现金储备充足,为核心技术研发、销售服务网络的拓展保障。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理想现金储备为189.16亿元。
自动驾驶技术成核心技术
事实上,理想有自建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计划。
今年9月时,理想宣布王凯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全面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平台化开发和Li OS实时操作系统等。
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王凯
李想表示,“作为一个汽车科技企业,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顶尖的CTO来统筹和规划公司的整体技术架构,保证公司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资料显示,理想自动驾驶团队人数已从60人扩张至300余人。
理想对自己的定义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自动驾驶运营商。
王凯表示,理想希望下一步实现NOA(自动辅助导航),到2025年可实现L4级别。
李想称,“希望在2025年时,能够获得一张自动驾驶赛道入场券。到2035年,让理想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商。”
不止是理想,几乎所有有实力的车企都在加码自动驾驶技术。
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锐辉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属于核心技术储备,车企在该领域自建自研有其必要性。
如蔚来重启自动驾驶技术项目,组建自动驾驶团队,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长安
东风等传统车企也在推进L3级别产品的量产。宝马等多家车企将2025年作为实现L5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节点。
需借助“外力”发力辅助驾驶
不过,理想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离不开外力的“支持”。
白毅阳指出,理想目前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水平,与蔚来、小鹏等竞争对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 理想ONE目前使用的是单目摄像头传感器,而蔚来已是自研的三目摄像头。
陈锐辉表示,蔚来、理想及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积累,但主要技术的供应还是以上游企业提供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多是Waymo、Cruise、仙途智能等偏科技领域的企业,而不是整车制造商。
理想当前辅助驾驶芯片来自Mobileye,型号为EyeQ4,其辅助驾驶软件是与易航智能合作研发。
理想曾承认L2级辅助驾驶有局限性。
理想ONE在今年9月22日发生过交通事故,涉事车主表示,事发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时速120km/h,但该系统未能识别前方车辆变道,并出现车辆A柱脆弱、气囊未弹出、前挡风玻璃碎裂问题。
理想在随后的声明中坦承,L2级辅助驾驶系统对于旁边车道上车辆变入主车道的识别具有局限性,没法在旁边车道车辆并入1/5车身的时候识别成主要目标。
理想欲通过与英伟达、德赛西威合作,弥补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
理想今年9月与英伟达、德赛西威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计划未来三方将共同打造智能汽车。
理想在2022年推出的第二款产品将使用英伟达Orin芯片,而德赛西威将基于Orin芯片的运算能力,为其提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理想表示,将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所有自动驾驶的程序设计和算法逻辑设定,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标准。
王凯表示,Mobileye系统虽然比较成熟但较为封闭,而英伟达平台开放性较高,可“配合我们的自研,可以完成对整个技术的闭环,实现更快的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但效果如何,白毅阳认为还需进一步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 | 钱姥爷
如果有人问,现在汽车市场的估值有没有泡沫?
毫无疑问地讲,造车新势力显然是一个估值过高的阶段。因为就连新势力自己也已经折价融资,希望趁着高估值能够融回更多一笔钱。
理想汽车最早宣布以29美元融资4700万股ADS,并且每股ADS含有两份投票权;之后是小鹏汽车,小鹏宣布发行4000万股ADS,融资差不多20亿美元;然后是蔚来,以39美元价格发行6800万股ADS,差不多拿到了26.5亿美元。就连特斯拉自己也在12月初宣布出售价值50亿美元股票,这是9月以来的第二次出售股份,两次总计回收了100亿美元。
密布在新能源汽车股头顶的云层越来越厚,估值破灭的风险在不断聚集,并且云层中也早已“电闪雷鸣”。只是这朵新能源汽车头顶的乌云多久会化作倾盆大雨,没有人能够知道,在此之前这个泡泡还会继续膨胀、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魔幻了。
这让一些没有经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投资人开始去翻阅二十年前的档案。回到二十年前,美联储在2月份做出加息的决定后,纳斯达克指数还最后冲刺了一番,达到5132.52点的顶点,之后形成了M顶的构造。4月份开始,纳斯达克指数开始了它的跳水表演,4月4日一度暴跌了12%以上,不过收盘时拉回了10个点。
到了4月10日那一周,第一天下跌5.81%、第二天下跌3.16%、第三天下跌7.06%、第四天下跌2.46%、这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幅度达到9.67%。
不过真正等到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泡沫破灭要等到当年的9月份之后。2000年9月,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12.68%,10月份又下跌了8.25%,到了11月直接暴跌22.9%,直到12月还下跌了4.9%。至此,2000年的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于2470点,相比于最高点下跌了52%。
但这远没有结束,2001年2月和3月又分别下跌了22.33%和14.48%,纳斯达克来到1840点,相当于最多下跌了64%。就当你以为应该跌到底的时候,底部比你想象还远,一直等到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才跌到底,仅剩下1108.49点。这相当于在1840点的基础上,又下跌了40%左右。
回到现实时刻,新能源上的高估值风险也无疑给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也让原本发力狂飙的A股汽车股在12月来了一个“急刹车”。
长安汽车的股价从10元涨到13元,用了9个月的时间。然后在交易日屈指可数的10月份,它的股价从接近14元,最高上涨到17.64元;然后再接下来一个月,从不足17元一路摸高到26元。而在12月的前三周,尽管长安汽车的股价一度上涨至28.38元,但也已经回落了16%。
与之对应的是,7-10月该股换手率还保持在20-30%左右,进入11月后成交量急剧放大,11月当月换手率达到91.971%。截至12月的第三个周末,其换手率已经超过了70%,而成交额已经达到了11月的90.93%,接下来还有九个交易日,必然会创下新高。
长安汽车并不是少数派,比亚迪的走势更让人眼红,也更心惊胆战。
今年1月份比亚迪股价最低点是46.61元,等到了11月,其股价最高触及到198.85元,上涨幅度达到327%,远超长安汽车。同样的,比亚迪的成交额也更为可观,8月份还停留在364.4亿元,9月份就放大到811.6亿元,10月981.3亿元、11月再度翻倍至2099.3亿元,对应的换手率数据为38%、69.3%、61.9%、104.7%。而12月截至上周的成交额数据和换手率数据为870.8亿元和44%,但是比亚迪的股价也回落到176元。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半年的涨幅也达到了3.7倍以上、江淮汽车的股价在过去几个月上涨了2.75倍等等。还有更多汽车整车企业的股票实现了翻倍上涨:小康股份、北汽蓝谷、江铃汽车、东风汽车、福田汽车……可是进入到12月之后,这些股票大多都滞涨了,有些低价新能源股甚至大幅回落。
很多人问,支撑这一波汽车股票上涨的内因是什么,滞涨的原因又是什么?
第一感觉是,在前几个月的上涨或许是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价值重估。这个理由被很多散户坚定的理解为“新时代的价值投资”,但这种价值投资又似乎建立在“新能源大跃进”的基础上。
海外几家新势力的市值暴涨,纷纷超过传统车企巨头,让投资者对中国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产生了极大兴趣。比如小康股份在1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2579辆,可是小康股份的股价却在这个月实现了翻番;又比如北汽蓝谷,11月产销量仅仅为1700多辆、年度累计销量下滑78%,也并没有妨碍最近三个月股价从6元最高到10.54元。
可是从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的股价趋势来看,市场投资者也不仅仅只看新能源,同样关注这些自主车企在销量和技术储备上的上升空间。
实际上,虽然汽车整车板块的高点是11月,可是长城、长安、比亚迪这些股票的走势和那些因为“新能源概念”而火的公司不同,一来是这些股票的翻倍效应远远高于新能源概念股,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的参与度更高,12月大幅震荡下基本上还保持盘整态势。相较之下,那些低价新能源概念股大多在翻倍之后迅速杀跌,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前提下股价大部分已经下跌了两三成。
还是以长安汽车为例,11月19日这天,长安汽车股价下跌了9.31%,很多时候弱势股票就已经是确立高点。可是仅仅六个交易日之后,长安汽车重拾升势、再度创出新高,之后第三天更是冲击涨停。投资者之间的分歧让长安汽车的交易活跃度凸显的尤其明显,在12月前三周就有四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大于5%。
个人认为,这种分歧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同投资者对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有不同的认知——到底是估值泡沫还是价值投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看来,中长期汽车市场环境能够支持看多的观点。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很大可能将跌幅收窄至2%以内,这对于基本上损失了2、3月汽车销量的中国车市而言相当难得。同时,在过去的11月,中国车市没有像往常一样“金九银十”之后迅速回落,而是继续维持高增长,证明中国汽车消费已经走出两年多来的低谷期。
“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2021年汽车总销量预计达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与此同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2021年汽车市场消费前景光明,我们预计乘用车市场批发增幅9%,新能源乘用车增长近50%。”他的依据是汽车产业几乎涉及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多个方面的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明确了汽车行业核心任务。”
当然,几家车企也在“加码”自己的竞争力,为企业市值提供相应的支撑。近期从比亚迪,到长安汽车,再到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等等车企,接二连三的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大肆投入,试图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认知。 玩车网
比亚迪以全新纯电车型汉为目标,在整个投资圈的声量不说比得上特斯拉,至少赶上了蔚来和小鹏;长城汽车同样是大谈技术创新,推出的技术平台和新能源技术都让股价节节上升;长安汽车同样是抓住机会营销自己和华为、腾讯的合作机会,由此带来了股价的走稳。类似于广汽集团则“不经意地”释放新能源品牌埃安独立的消息,东风集团更是借着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的契机抢先“回归”创业板。
欣欣向荣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新技术产品的加速推出,或许是一部分投资者看多汽车整车企业股价的重要因素。
可另一方面,高估值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聚集,由此带来的利空也不得不引起各方的重视。即便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商的估值还并没有处于泡沫阶段,但是海外上市的新势力所蕴含的估值风险同样可能成为汽车行业股价普遍下跌的导火索。
由于何小鹏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关于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的“嘴仗”,在11月23日周一那天,小鹏汽车大涨33.92%,股价接连突破60美元、70美元大关,小鹏市值也超过了520亿美元。不过500亿估值并没有维持太久,小鹏汽车的股价只用了六个交易日就跌破了50美元,之后几天最低仅为42美元左右。而到了上周收盘也还停留在46.38美元,相比最高点下跌了37.7%。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两家造车新势力上面,甚至理想汽车的波动幅度更大。11月24日,理想汽车股价最高达到47.7美元,而8个交易日之后回落到最低29.6美元,跌幅近38%,现如今也依然横盘调整,股价停留在31、32美元附近。蔚来汽车在过去30天一度最多下跌了32.8%,股价从57.2美元下跌到38.43美元,只不过蔚来汽车最近有所反弹。
实际上,就算是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车企,特斯拉,也陷入了“罗生门”的讨论。从最近特斯拉的股价来看,市场对这家车企分歧尤为严重,一方面是空方大肆看空,另一方面又是多头的坚决拉升。
在特斯拉被纳入标普500指数的前夜,特斯拉股价先是大幅跳水,临近收盘时一度下跌3.4%,但是最后二十分钟突然被强势拉升,最终以695美元收盘,上涨近6%。至此,特斯拉市值超过6500亿美元,这恰好是马斯克在2018年和董事会达成的一份完全由激励措施组成的薪酬协议的最终档:他将拿到以那时标准的2030万股票期权,换算到现在特斯拉股价应该是560亿美元。
然而也有投资人对特斯拉这一天的走势大为不解:“有指数基金用每股695美元、5%的溢价买入6900万股特斯拉。这可以说是市场操纵吗?”
或许这些指数基金赌的是,随着12月21日特斯拉成为标普500成分股之后,指数基金将必须被动买入这只股票,那么很可能形成抢购潮,从而还有溢价的可能。并且现在美国的散户们依然在源源不断的买入特斯拉的股票,似乎特斯拉将永远上涨。
现在,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泡沫多久破灭,但是在破灭之前又不希望丢下最后一口“肉”。在开头那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故事,其实泡沫破灭的过程中依旧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出逃,可是大多数人都只会等来新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个世界上能找到和发现问题的人比耗子的数量都多,能够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比猫还要多,而能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能快速地去做到的人就和熊猫的比率差不多了,不管是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就踏踏实实做一只NB 的熊猫吧。”
上述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所说的一段话,而那时他的手中已经拥有一家美股上市公司——汽车之家。随后,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迅速降临,其在权衡过后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选择重新创业。
最终,2020年北京时间7月30日晚9点,虽然受疫情影响李想无法亲赴纳斯达克,但是随着北京交付中心直播屏中倒计时趋零,钟声再次敲响。经历种种挑战之后,理想汽车正式成为蔚来之后,中国第二家在美股成功上市的新势力车企,李想也拥有了属于他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而就在本月初,美国高盛刚刚将理想汽车的目标股价从20.6美元上调至60美元,维持确信买入评级,目标价格也上调了近3倍。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2月7日美股收盘,其股价报收于31.49美元,上涨3.14%,总市值来到了282.65亿美元。
虽然不及坚持纯电技术路线的蔚来、小鹏般炙手可热,但是却成为了繁华背后,资本泡沫较小的存在,并且可以说这家稍显另类的中国新创车企,已然获得部分投资者的认可。而昨日一篇名为《新造车穿越生死线》的热文,再次引发热议。
其中,关于李想获得每一笔融资、每一次决定背后所遭遇的挑战与苦难,都进行了尽可能详实的描写。而在读过后,最大的感受则是之前成功创业的经历,令其拥有了足够的心力与认知,所以疫情之下理想汽车反而能够抓住机遇,在终端市场获得用户的认可。
只不过在此过程中,当接连多起的断轴风波袭来,以及随后主动升级演变成被迫召回,也反映出理想汽车极不成熟的一面。处理舆论时的态度与手段,引发了许多不满之声。所以在与他人讨论这家车企的当下与未来时,总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分裂”,或许也可称之为“过于现实”。
如果理想ONE是一款纯电SUV?
就像小标题所说,关于理想汽车的讨论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两个假设,首先便是如果 理想ONE是一款纯电动SUV,谁来买单?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刚刚过去的11月,据其官方数据显示,共交付4646辆,环比10月增长25.8%,再创单月交付量纪录。2020年1月至11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6,498辆。
以32万元的补贴后售价横向对比,理想ONE已经成为无论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板块,中大型SUV细分市场中处在销量头部的车型。而它最为突出的产品力长板,便是采用增程的驱动方式,让其综合续航能力相较于大多纯电动车型有了本质上的提升。
并且在仅有一款配置在售的前提下,车机智能化、娱乐功能丰富度,理想ONE也向用户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体验。加之自预热阶段,其清晰的具象用户定位——“奶爸群体”,理想ONE在内饰空间尺寸以及便利性上的优势被体现出来。同时,随着一线城市牌照政策逐渐向新能源车倾斜,共同促成了它的热销。
此外,不可忽略的还有其门店的执行力。对比来看,理想在线下销售渠道数量低于蔚来、特斯拉的背景下,单店平均销量则是最高的。而在记者于上海实地调查的过程中,理想门店工作人员的话术明显将其产品层面长续航、大空间的优势凸显出来,试图用它人痛点以及性价比优势,进一步蚕食Model 3、ES6的潜在用户。
不过一旦假设成立,当理想ONE成为一部中大型纯电SUV,参考目前的蔚来ES6、特斯拉Model 3,理想ONE在售价维持不变并且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曾经的续航长板将会迅速失去。虽然其内部空间较大的优势仍然存在,但在辅助驾驶的软硬件能力上,后者也将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并且作为纯电车型,理想汽车在补能体系的构建上,明显慢于特斯拉的超充站以及蔚来的换电站,但从实际角度出发,使用公共充电设施看似无法满足车主的现有需求,进而也会造成服务生态体验的下降。
因此,当假设成真,理想ONE或许将不会取得如上月般强势的交付表现,并且面对日益增多的竞争对手,在没有明确“长板”的背景下,其处境只会愈发艰难。而这也解释了为何理想自品牌建立之初,便选择了“增程”这条路线。
毕竟,与其一开始就挤进一条较为拥挤的赛道,不如先靠时间差与空窗期站住脚跟,就像微博中某博主所说:“靠增程活下来,靠纯电做大做强。”
迎来愈发渺小的“风口”?
几天前,据理想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拟增发4700万份ADS,净筹资额约为16.020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将筹资约18.405亿美元。高盛、瑞银和中金公司为联合簿记人,占该公司已发行ADS的5.6%。
本次所筹资金的计划用途包括: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约20%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余额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而从理想此前所披露的后续推新计划来看,接下来所推出的车型仍会集中在不同尺寸的增程式SUV身上。今年Q3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李想也曾表示:“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并且按照他的观点,400kW快充技术需要三个关键技术的支撑: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和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
由此看来,其一方面认为“转型”当下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时间节点,时机并不成熟。另一方面,已经开始通过筹集资金进行提前的技术储备,也从侧面再次印证,未来“纯电动”已然是坚定不移的大方向。
而近来无论特斯拉、小鹏还是蔚来,三家坚持纯电技术路线车企的股价大涨,或许也是提醒理想汽车,待技术“瓶颈”被最终突破,增程式被取代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必须从此刻开始准备,约30%增发资金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就是一种“妥协”与“默认”。
那么不禁思考,假设给予理想汽车一个时间节点,届时其能够推出基于BEV平台下的首款纯电动车,市场留给它的“风口”还剩多少?那时与之同场竞技的小鹏、蔚来均已在二代平台的加持下有了更为丰富的产品线,补能体系也趋于完善,在软件与自动驾驶层面也有了一定突破。
?
并且随着特斯拉Model Y甚至中国区特供车型的到来,以及Model 3换代后成本进一步下降,大众ID系列产品逐渐入华,留给“纯电”理想汽车的竞争环境,相比现在只会愈发残酷,压力可想而知。
总之,如文章开头所说,此刻“过于现实”的理想汽车的确依靠增程、产品差异化、高执行力,取得了三家头部新势力中最高的毛利率与最为健康的财报,但是仅从后续“天花板”的高度考虑,因为多了一次转换跑道的过程,从而有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减速的可能。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汽车导购资讯,敬请关注玩车网!理想汽车老板是谁?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简介李想是理想汽车的老板,名为理想也是由创始人李想的名字谐音而得来的。李想是河北石家庄人,初中时就对电脑产生独有的兴趣,后来在一步步打拼下成为了身价过亿的成功人士。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简介及人生经历读书期间:初中时的李想对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并不是所谓的打游戏,而是电脑的组装。后来高中时期,为自己攒下了8000元就买回来了一台电脑,还将电
理想增程式电动车是什么意思(理想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什么概念)理想增程式电动车的意思就是,通过让发动机发电,从而增加车辆的行驶里程。理想汽车的发动机实际上并不参与车辆的直接驱动,而是通过带动发电机运转,为动力电池充电,并为驱动电机供电,从而带动车辆行驶,拥有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和使用成本,又兼顾了传统燃油车的续航和补能便利性。理想增程式电动车优缺点一、优点1、综合续航里程长
理想ONE看车试驾记理想ONE自打发布会开始,我就非常的喜欢。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其一是因为我佩服李想个人,并且信任他的车企他的产品;其二是因为理想ONE确实作为家庭用车来说,能满足家庭的所有需求。此次看车、试驾,原因是临近婚期,希望添置一辆车,用于我和媳妇儿各自使用。恰逢二人到苏州办事,就去位于星光天地的零售店进行体验。媳妇儿看重的车型分别是新上市的领克01 HEV以及理想O
配置高空间大试驾2023款理想L7在电气化大趋势下,众多车企都纷纷推出适应时代的产品。与绝大多数企业的纯电路线不同,理想始终致力于研发并推出增程式混动车型。从早期的理想ONE,到现在的L系列,都采用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式增程器+电动机的动力组合。无论是动力储备还是续航能力,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此次试驾车是L系列中的入门产品——理想L7,虽然在尺寸上不如其它在售的两款车型,但其配置以及内部
理想汽车价格理想新车L9正式发布,新车售价为45.98万元,其性价比怎么样?理想新车L9正式发布,新车售价为45.98万元,其性价比很高。一、理想新车L9正式发布在夏至的新闻发布会上,理想汽车宣布了它的第二款车型——L9,这款车只有Max版本,但它的定位是一款大型SUV,并将继续使用增程式电动系统,售价为45.98万元。预定将于六月底开始,七月开始全国各地的试车活动,八月开
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理想one这款车性价比不高?真是这样吗?根据目前公布的2021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结果,IdealONE月销量为5539辆,排名第5。从销量来说,IdealONE的性能还算不错,但是作为一款逆向开发的车型,有很多缺陷。由于理想车并不完全具备产品设计的领先测试验证能力,也不具备直接对车进行测试优化设计的能力,所以理想ONE并没有基于自身的缺陷改变短板优化设计,这是导致车频繁断
【粉丝测评官】诗和远方:准车主深度测评理想ONE-【我想】假如我对汽车有十个梦想:ü?希望可以带上全家一起出游【方便】ü?希望拥有水性环保阻尼材料【环保】ü?希望拥有纯电车的平顺安静【平静】ü?希望没有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无忧】ü?希望拥有V6 3.0T的加速感【加速】ü?希望拥有沃尔沃的安全把控【安全】ü?希望拥有特斯拉的驾驶辅助【智能】
全面电气化战略落地沃尔沃自动驾驶子公司中国首秀日前,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拉开序幕,沃尔沃汽车携全系进口车型连续第三年参展,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Zenseact也首次在中国亮相,现场展出的还有配备自动驾驶数据采集系统的XC90T8测试车辆。此外,沃尔沃汽车正式宣布将继续参加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并签订了未来三年的合作意向。沃尔沃汽车此次参展进博会的还有一辆配备有自动驾驶数据采集系统的XC90T
2023-09-03 13:51:19
2023-10-28 07:49:57
2023-10-21 15:26:14
2023-10-19 23:01:13
2023-09-04 13:12:36
2023-07-27 05: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