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07:03:15 | 玩车网
汽车降价一直是一个关心度较高的话题,而在近些年来,汽车市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调节。当汽车厂家为促销,维持产能、争夺市场份额等原因而推出降价促销时,不少消费者会担心会不会出现报复性涨价的情况?
事实上,从大局格局来看,在整个国民经济内,以汽车行业为例,周期波动是其内部产生回升的因素之一。虽然整车价格与原材料价格的盈利比例是有规律可摸的,但制约着企业减小成本并不能这样简单地因此而吞噬掉降价所带来的利润。
考虑到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便汽车行业在大力推广降价活动,也无需过分担心报复性涨价的情况出现。事实上,汽车市场的价格变化与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让市场自我平衡、自我优化的趋势是自然而然的。
不过,作为消费者,面临着这种不确定的局势时,该如何处理?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购车时强求做好涨价与跌价的判断是不利于有效的决策;其次,应该保持充分的警惕意识,尤其在面对宣传媒体混乱的打击下,仔细分析企业降价政策、提高购车技巧等等,就是保险起见的最佳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投资人合理配置资金。
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行业在变动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都是符合市场的总趋势和阶段性发展要求的。消费者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市场的变化和风险,尊重市场的规律,保证自身的利益最大程度得以保障。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以考虑到。比如,汽车行业中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不断上升是常态。自然灾害、运输成本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等都会对整个供应链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汽车生产成本的上升。此时,汽车厂家会通过涨价来回收部分成本,以保证公司的盈利。
局部地区的消费市场需求也可能成为报复性涨价的重要动力。当某个地区抢手车型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时,汽车厂家也不排除通过提高汽车价格来平衡供需关系。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策风向。政府相关部门会制定限购措施、限 traffic 控制车辆数量等政策,这些措施往往引发市场的恐慌和焦虑情绪,从而导致汽车价格上涨。此时,汽车厂家通过调整售价来适应新政策也在所难免。
汽车降价结束后是否会迎来报复性涨价这一问题并不存在确认的答案。不同的市场环境、经济形势和政策风向都会对汽车价格产生影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汽车价格的变化都是基于市场规律和客观环境所作出的反应,而非厂商刻意制造的结果。因此,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了解市场环境和政策动向,做好投资规划,以便在市场波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表现
除了汽车降价和报复性涨价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影响汽车价格。以下是一些值得考虑的因素:
品牌知名度:一些知名品牌或高端品牌的汽车价格通常比同级别的普通品牌汽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品质与安全性能有较高要求和信任,而高端品牌在品质方面更具有保障,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
车型配置:不同的汽车型号可能会拥有不同的配置。配置更高的汽车通常会比低配置的汽车价格更高。例如,高端车型常常配备高科技设施、更豪华的内饰等配件,从而推升了总成本和售价。
特殊功能:某些汽车配备了特殊功能,如混合动力、四驱系统等,这些特殊功能会导致汽车价格上涨。
新车与旧车:新车的价格通常会比试图放出的二手车更高。这是由于尽管许多已使用的车辆外观看起来像新车的状态,但磨损和维护成本往往较高。
地域差异:汽车的销售价格并非所有地区都相同。在某些城市或地区,购买大尺寸的SUV或轿车会受到限制。此时,汽车销售商也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价格,供应苏州市场的汽车往往比供应山东市场的价格更高。
汽车价格涨跌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各种原因互相交织并相互作用。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价格战殃及鱼池,二手车市场要崩?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极为贴合现在新车和二手车两大市场的关系。
为争抢市占率,车企之间的“价格战”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武汉降价事件,将此升级为政企联合补贴大战。蝴蝶效应下,武汉二手车市场部分产品出现价格倒挂问题。“这样搞,二手车谁买?”有观察人士感慨道。
价格战冲击下,二手车市场会否崩盘?
带着这样的疑问,盖世汽车与几位二手车市场从业者聊了聊。他们的反馈却是:有影响但不多,今年二手车市场不错,能赚到钱。
准新车”的噩梦
在观望一阵后,从事二手车业务的白某认为,价格战打响后,二手车市场肯定会流失掉部分消费者。但现阶段的影响局限于“准新车”(主要是使用年限在1-2年左右的二手车)市场,或者说是降幅最高的那几款产品。
正常情况下,使用年限在一年左右的二手车落地价一般会“打八折”,而后每年亏损率约在百分之十左右。“越贵的车子亏得越多,除非是停产或受欢迎的稀有车,价格才会有所回升“,白宇表示。而且,收车价格也和款式、车况、销量等因素有关。
而随着价格战越演越烈,连日系品牌也加入其中。“买bZ4X送威驰”“买插混皓影送飞度”“买楼兰送轩逸”……如此前所未有的促销优惠,出现在三大主流日系品牌上。轩逸、卡罗拉、雷凌等热销主流车型,在优惠两三万左右后,起售价下拉至8万左右。
而如今,市场环境正发生变化。随着合资品牌高溢价优势逐渐消融,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大,以燃油车为主导的日系品牌市场份额萎缩。价格战打响后,日系车越发受到威胁。因为这场价格战的主战场,与合资品牌主营市场高度重叠,为10万-30万元的大众市场。日系车向价格战妥协,是为保住市占率。
当前,战火已蔓延至同价位的二手车市场。尤其是主营“准新车”的二手车商,受到价格战的冲击最大。有部分二手车商户因价格倒挂,被迫转行做新车资源。
使用年限高的“过得好”
至于使用年限超过3年的二手车,受价格战影响有所减弱。“对于6年以上的二手车来讲,那基本没有任何影响,”有知情人士表示。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使用年限3年内的产品占比低于三成。使用年限在3-6年的产品才是主流,占比接近四成。而使用年限在6年以上占比也有三成。
二手车商孙某就告诉盖世汽车,他今年的生意极好,“收的车都不够卖”。
“最好卖的是3万-5万元的合资品牌”,孙坚分析道。而这个价位的二手车,基本上是2013年-2015年份出产的中等价位车型(20万元上下),保值率基本见底。以丰田品牌举例,新车价格15万元,保值率见底后是3万-4万元。如果换成同年份同价位的其他品牌,折损率会更高。
孙坚他们一致认为,价格战打不久。在他看来,新车降价只是小部分品牌的炒作,量也不大,比如有经销商买车送车活动仅限两台车。有观点预测,随着新产品上市,库存车清完,价格战将在4月底结束。
“今年市场复苏了”
实际上,今年二手车市场生意比去年好做多了。白宇表示,“今年收车和卖车的价格都要比去年高很多”。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1602.78万辆,同比下降8.86%。调研显示,去年约有六成二手车经销商出现亏损。因为疫情,五成二手车企业闭店超过一个月。
直至疫情放开,经济回暖复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二手车交易市场环境随之好转,
数据显示,1-2月我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为270.7万辆,同比增长5.7%,累计交易金额为1715亿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2月春节后市场回暖信号显现,车源情况紧张,尤其是车龄较短的优质车源,导致成本上涨,终端二手车均价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利用好政策加强了二手车跨区交易的便利性。今年是二手车新政策全面落地执行首个完整年,诸如“税收、二手车限迁、临时号牌、经营主体结构”等问题得以解决。数据显示,二手车交易市场2月跨区域流通活跃度达到26.6%。
对于品牌自己做二手车业务的趋势,孙某表示,对他们这些二手车商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品牌拓展二手车业务,单车利润比较高的同时,经营成本也会加大,比如需要增加人员配备,扩大场地面积。部分品牌4S店经营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问题,还是会选择将二手车业务“外包”出去。 玩车网
特斯拉 中国官网5月2日消息,特斯拉 Model 3 在中国的售价涨至23.19万元,此前为22.99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涨至33.19万元,此前为32.99万元;三天后,特斯拉宣布,全新 Model S 及全新 Model X 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000元。
四天内两次涨价,“价格屠夫”特斯拉的反向操作让外界一度很迷。同时,也被外界视为,年初以特斯拉率先降价打响的价格战暂告一段落。
外界对此解读不一,其中认为“特斯拉一季度财报数据没有达到预期,通过涨价推动毛利率回归正常”的言论居多。但这也实属正常,毕竟从财报来看,一季度特斯拉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4%;整体毛利率为19.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9.1%和上一季度的23.8%;单车销售毛利率仅为18.3%,较去年同期的29.7%已跌超10个百分点。
事实上,深受“价格战之害”的不仅仅是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国内已上市的几家乘用车企业财报,只有鲜少几位实现了利润增长,多数利润呈现下滑态势。
1
价格战的背后
年初,特斯拉率先掀起了汽车行业“降价潮”,最高降幅为4.8万元,而后引来全行业争相跟进降价,行业内卷激烈。根据不完全统计,本轮价格战参与品牌已超过40个。但降价并未能救市,根据中汽协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
销量不振和参与价格战跟风降价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2023年一季度国内上市乘用车企业的财报“好看”的寥寥无几。
如 长城 一季度实现营收290.4亿元,同比下降13.6%,环比下降23.3%。业绩层面,归母净利润实现1.7亿元,同比下降89.4%;如 上汽集团 ,一季度营收达到1459.16亿,同比下滑了20.03%,销量累计为89.12万辆,同比下滑了26.99%。
另外,北汽蓝谷、赛力斯、 海马 几个“亏损常驻户”在一季度中也意料之中的持续亏损,三者的亏损分别达到了8.92亿元、6.25亿元和5210万元。从结果上来看,价格战并未对汽车销量和车企的盈利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曾经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转为持币观望,被迫入局的车企,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的同时品牌形象也遭受冲击。
但也有逆势上扬者,如 比亚迪 实现营业收入1201.73亿元,同比增长79.83%;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的业绩;如 长安 实现净利润为69.7亿元,跑出同比增长53.65%的好成绩。
2
后价格战时代,如何重塑品牌
通过上述数字可以明白一件事,“价格战”不是救市良方。相反,它使车市销量下滑、新产品定价系统紊乱、消费者持币待购、车市洗牌加剧。如果任其发展,势必会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反观当下市场,本年度的时间条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从目前已公布的销量来看,多家车企的一季度销量和品牌的年度销量目标相较,相差的不仅仅是三分之二那么简单,甚至有多家企业只完成年度销量的20%不到,车企们的销量压力不言而喻。
如何面对后价格战时代?我们认为,汽车品牌与其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不如结合自身企业优势,通过市场洞察、技术洞察以及心智洞察的方式成功开创细分市场爆款,以此掌握定价权,避免陷入行业内卷。而在当前市场中,已经有品牌做出了相应的举措。
如长城蓝山,以全新的产品定义和技术升级驱动市场。根据长城汽车4月份的产销数据,蓝山自4月13日上市,仅用5天时间便取得超过5000台大定订单,4月25日开启交付后,4月实现销量1050辆,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如比亚迪 仰望 ,汇集比亚迪集团最极致的技术应用、最前瞻的技术构想,以及最深度的垂直整合,造就了它成为 上海 车展“最难目睹真颜”的产品,也造就了它在上海车展人气爆棚的现象级表现。比亚迪官方宣布,仰望U820天订单成功破30000台。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对相同的竞争环境,蓝山、仰望之流它们用产品实力和技术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市场中的存在和发展价值。这些品牌的车型价格并不是所在细分市场中最低的,但综合产品实力后的“品价比”,反而让消费者更愿意为其“买单”。
这充分表明,当前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与过去外资品牌瓜分燃油车品类、而自主品牌只能扮演拼命追赶者的局面大不相同。我国在新能源市场中通过持续不断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叠加科技、智能的心智资产,已成为新能源品类中的高阶市场。而这,正是自主品牌发力的机会,也是合资品牌需补齐的短板。目前,如 丰田 、 大众 等头部合资企业抢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决心有目共睹,它们在集团范围内均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相信合资品牌在未来两三年内,也将有具备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入场,势能不容小觑。
3
结语
此轮价格战之殇已经深深传递给了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人。在短期的市场策略逐渐退场后,接下来,合资品牌想要快速扭转在新能源领域的颓势,自主品牌想要在新的赛道脱颖而出,必须围绕用户需求,通过创新驱动,打造出差异化且有竞争力的产品。当企业将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通过产品和技术驱动向前的时候,市场才能得到真正的良性、有序发展,这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前进同样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回归良性竞争,共同推进行业的繁荣发展,才该是后价格战时期中国车市该有的样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看待汽车价格大战 【e汽车】后价格战时期,车企如何重塑竞争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汽车定价靠什么?大幅度降价会导致亏损吗?汽车定价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成本和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一款汽车的价格要考虑到生产和销售的成本、品牌价值、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价格等因素,以及市场需求的弹性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汽车厂商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策略,既要让消费者认为产品的价格是合理的,又要保证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厂商大幅度降价,可能会导致亏损。因为汽车行业的成本较高,包
中汽协:消费需求持续低迷,中国车市如何迈入下半场?如果说“不降价”注定是一句空话,那么重塑信心又从何谈起?四季进入三伏天,车市迈入下半场。回看2023上半年中国车市,随着国六靴子落地、多项促消费政策相继实施,中国汽车行业走出了一季度市场过渡期,二季度形势明显好转,最终实现上半年行业稳健发展的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叠加上年同期偏高的基数,这不仅让中
如何看待汽车降价后又涨价的现象呢?随着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和车型的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推出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这也导致汽车价格屡屡出现波动。在汽车降价结束之后,会不会出现报复性的涨价呢?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市场需求汽车市场的需求是影响汽车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汽车降价结束之后,如果市场对该车型的需求持续增加,供应商可能会通过
聪明的车企不再触碰舔狗经济话题,第二轮汽车价格战值得剖析今年的七夕很有看点,朋友圈异常安静,偶然出现个别秀恩爱的动态也被选择性无视;营销号还在努力营销,可是评论区完全没有浪漫与悸动,有的却是不再隐藏情绪的激动,只不过基本上都在骂“舔狗模式”。鹊桥会成了辩论场,男生们也开始要礼物。没人送礼物就自己送自己,对于这种变化只能用四个字来评价:干得漂亮。只是没有想到这届小伙子们如此的耿直
如何看待汽车大降价?长话短说,短话重点说。汽车大降价已经出来一个礼拜了,明面上的东西我就不讲了,发表一下个人愚见。1:先讲燃油车降价本质问题(市场没有增量只有存量)存量消费越来越少。增量在原先只有燃油车的情况下近几年又有新能源,市场两头吃紧(鱼少了,钓鱼的人还多了)2:无法改变的趋势(燃油车—新能源)好比20多年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只是目前正处于交替换新的周期中
【e汽车】后价格战时期,车企如何重塑竞争力特斯拉中国官网5月2日消息,特斯拉Model3在中国的售价涨至23.19万元,此前为22.99万元;Model3高性能版涨至33.19万元,此前为32.99万元;三天后,特斯拉宣布,全新ModelS及全新ModelX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000元。四天内两次涨价,“价格屠夫”特斯拉的反向操作让外界一度很迷。同时,也被外界视为,年初
如何看待降价后汽车的报复性上涨?汽车降价结束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涨价,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政策环境、竞争格局等等。下面是一些可能影响报复性涨价的因素:市场供求关系:如果汽车市场供应量不足,而市场需求量较高,汽车厂商可能会利用这一机会提高价格。经济形势:如果经济形势好转,消费者购买力增强,汽车厂商可能会选择提高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政策环境:政府的政
聪明的车企不再触碰舔狗经济话题,第二轮汽车价格战值得剖析今年的七夕很有看点,朋友圈异常安静,偶然出现个别秀恩爱的动态也被选择性无视;营销号还在努力营销,可是评论区完全没有浪漫与悸动,有的却是不再隐藏情绪的激动,只不过基本上都在骂“舔狗模式”。鹊桥会成了辩论场,男生们也开始要礼物。没人送礼物就自己送自己,对于这种变化只能用四个字来评价:干得漂亮。只是没有想到这届小伙子们如此的耿直
2023-09-03 13:51:19
2023-10-28 07:49:57
2023-10-21 15:26:14
2023-10-19 23:01:13
2023-09-04 13:12:36
2023-08-30 04: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