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20:06:05 | 玩车网
说真的,丰田的车真的挺不错的,就是小日本的车又便宜,然后也好用,比较实惠,老款只会涨价吗?都是因为第一就是它销量好。
全部卖光了,然后他又会重新的在批次生产,然后呢,在第一批的客户中,他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所以会有一些人会顺着这些口碑,然后会再次购买,然后送朋友或者是自用,手机市场也出现过这样子的一个情况就是华为之前出过一款手机,叫华为mate7,那个手机的话,他半年后也是涨价了,不但没有降价,还涨价了,所以说用户的口碑有多重要,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了,嗯,相对于那些宝马奥迪啊,奔驰啊,那些豪车丰田的车真的是挺好用的,有一些老司机的话真的是开了十几年,他还在坚持用,我认识的一个出租车师傅就是这样,之前在那个机场接机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车,吓了一跳。
提起平行进口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辆巨大的越野车。例如:奥迪Q7、宝马X5、路虎和奔驰GLS等。除了这些高大上的“BBA”品牌,还有另外两款车特别受国人青睐。没错,就是平行进口车中的丰田霸道和日产途乐。这两款车中,销量尤为显著的是:霸道2700和途乐4.0。有意思的是,途乐4.0原本是标杆丰田陆地巡洋舰的车型,但从2018年春节开始,霸道2700在平行进口市场的价格一路飙升,直追途乐4.0的价格。“可怜”的大哥图雷不得不在市场上对抗霸道的2700。为什么会出现霸道2700一路飙升的价格走势?况且面对涨价后的霸主地位,同样的预算还有其他选择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说一下霸道2700车型。这款车的价格在去年之前一直保持在38万左右。当时的水货市场,霸道的销售情况一直不错,价格稳定。相对来说,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车型。但是随着2018年春节的到来,这款车的价格开始小幅上涨。2018年春节后,水货进口的霸道2700价格大幅上涨,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和水货家销售团队的小伙伴交流后,我们总结了几个因素:
图为2016款普拉多2.7L自动标准版。
图为2018款中东普拉多2.7L车型。
1.国产霸道车型取消了2.7L排量车型,3.5L车型没有全时四驱。
由于2018款国产霸道(普拉多)车型取消,消费者只能购买2.7L国产霸道车型。对此,很多车友都表示遗憾。毕竟霸道2.7L是性价比高的车型。同时,国产3.5L霸道车型取消了全时四驱功能,其顶配车型也取消了后轮轴的机械差速锁,但价格却没有变化,这也让很多车友失望。
相比之下,平行进口的中东版霸道不仅提供2700车型,还具备全时四驱功能。很多消费者自然趋之若鹜,价格也逐渐上涨。
2.特殊的时间节点促使价格上涨。细心的车友可能会发现,中东版霸道2700的涨价是在2018年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这是一个敏感的时间段。对于经销商来说,2010年的新车一般不会提前,导致2017款中东普拉多进口很少,手里的车也少卖了一辆。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人愿意买车回家过年。所以供需不平衡的市场环境造成了中东版霸道2700的价格上涨。
3.经销商的市场行为。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平行进口车不同于常规车,因为它没有市场指导价,价格随着市场环境的影响而波动。因此,消费者不能忽视经销商的市场行为。毕竟,追求利润是商人的天性。既然车型热销,消费者购买热情依然高涨,那么经销商的市场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去年38万左右的价格到现在44-50万的价格,中东丰田霸道2700的价格上涨了10万左右,着实让不少消费者大跌眼镜。相比之下,与其现价相差不大的途乐4.0车型性价比更高。中东途乐4.0L XE的配置包括LED尾灯、智能钥匙、倒车辅助、倒车雷达、电吸尾门等功能。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木质方向盘、行李架、真皮座椅、前排电动调节、BOSE音响、全景天窗、遥控启动、自动预警、自动碰撞解锁、越野检测等功能。价格方面,平行之家后台经销商中东途乐4.0L XE车型报价48万左右。配置更高的中东途乐4.0 SE-T2标准版约53万元,配置更高的中东途乐4.0 SE OPT BOSE六气囊版约58万元。
总结:
经常看心灵鸡汤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平行进口车市场,这句话也很管用。面对不断变化的价格趋势,消费者不必抱着既定的思维去买车。对于热爱平行进口越野车的朋友来说,选择途乐,对于目前的价格走势,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抄底机会。痴迷霸道车型的消费者不必紧张。他们不妨等一段时间,价格才进入合理区间。
百万购车补贴
涨幅最高达10%
”
作者|楚门 曹婷婷
国内价格战打得轰轰烈烈,隔壁的日本车市却接二连三涨价。
本田 汽车日前宣布,从7月27日起,在日本国内将 上调旗下6款车型的价格 ,最大涨幅达到5%。
不止本田,从日系三巨头到 三菱 、 马自达 、 斯巴鲁 等日本车企,在过去一段时间都不同程度地上调了旗下新车价格。
这和国内新车价格轮番下降完全不同。今年以来,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车企,为了能在国内市场中站稳脚跟,不惜牺牲利润也要降价。
在全球范围内,价格战也在所难免,比如 特斯拉 ,前不久为了提振销售业绩,在美国市场对部分 Model S 和 Model X 车型大幅降价,还赠送三年的免费超级充电服务。
为什么日本车先扛不住了?
01
不止涨价,一些热门车直接停产
从今年7月26日起,本田将在日本国内上调旗下6款车型的价格, 最大涨幅为5% 。涨价的都是热门车,比如我们熟悉的 飞度、缤智、思域 等。
来源:Honda
其中, 飞度 的涨幅在31900日元-70400日元(折合人民1600元-3540元)之间。 思域 则是 40,000 日元-50,000日元(折合人民2000-2500元)。涨价幅度最高的是 Veze(国内的 缤智 ),达到了 119900 日元 (约6000元人民币)。
来源:Honda
这已经是本田今年 第二次 调整旗下车型售价,目前在售车型中已有 3/4涨价 。
即便如此,现在提车也需要等。本田表示,在产能受限情况下除了让交车期拉长外,现阶段思域与思域Type R已停止接单,两款车甚至都没有明确的交车等候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是本田史上 第一次 在车辆没有更新换代的情况下,就上调了售价。通常日本车企的涨价会选择在车型换代时进行,以此降低消费者对涨价的抵触心理。
除本田外, 日产 、三菱等多家日本车企也曾上调了在本国的售价。
今年4月,日产汽车在日本国内上调了旗下X-Trail( 奇骏 )、Kicks( 劲客 )、Caravan等5款车型的价格,涨幅最高达到 10% 。
来源:NISSAN
其中奇骏的两个版本起售价格调整为4,488,000日元(约22.5万元)和5,029,200日元(约25.3万元)。彼时日产4月在中国的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5%, 连续9个月同比下滑 。
来源:NISSAN
更早之前的二月份,三菱在日本国内也宣布了对旗下2款车型涨价,涨幅最高达6%。今年以来, 丰田 、马自达、斯巴鲁等车企也相继上调了部分车型的价格。
4月20日,丰田宣布调整旗下 Pixis Van 和 Pixis Truck 的价格,从7月起开始涨价,Pixis Van 货车的价格上调3500元到84374元,Pixis Truck卡车的价格上调了3200元-3500元,其售价区间变为48219元—70831元。
日本车企这波涨价潮,和国内形成了强烈的 反差 。
目前国内 价格战 的硝烟远未结束,在新车定价上也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最近上市发布的不少新车都透露出了“低定价,交个朋友”的意思。
比如昨晚上市的 长城 汽车旗下 坦克 500 Hi4-T插电混动版本,官方售价33.5万元,与3.0T燃油版的起价保持一致,“ 真油电同价 ”。
要知道,当初坦克500 Hi4-T版本在 上海 车展开启预售时,预售价也达到了36万,短短两个月,就下调了超过两万。显然,长城高层对新车的价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玩车网
而“油电同价”的卷王 比亚迪 更甚,通过推出降价增配的王朝系列冠军版车型来应对价格战,一度将插混车型的价格打到了 10万以下 。
蔚来 则是把服务和车价分开,全系降价3万。从新势力席卷到传统车企,国内汽车市场参与者都投身了价格战。
对于日企的涨价行为,不少网友直言是“疯了”,认为是日本国内的市场还不够卷,才有涨价的空间。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只是在日本国内涨价,“问题不大”。
02
原材料惹的祸
为什么要降价?
目前有两个原因,一是 日元贬值 ,二是原材料价格和物流等 成本上涨 。
原材料的上涨是目前日本车企遇到的最大问题,不仅是钢材,同样上涨的还有车用铝材、铜材和车载电池的主要原料锂、镍、钴等。
此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本土资源非常匮乏,需向外寻求原材料的供应,同时还要在运输上支付成本。
去年9月份,彭博社报道, 海运贸易价格也在飙升 ,全球最大船舶经纪公司克拉克森研究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运送汽车和工业机械的货轮日收入已达到约8万美元,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数据。
丰田汽车一直是日本采购钢材最多的企业,据日媒报道,丰田汽车与车用钢材达成协议,每吨钢材的采购价格 提高约2000元人民币 ,但近半年以来,钢材价格又上涨两到三成,这也是12年来的最大涨幅。
来源:丰田
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利润,自2021年原材料开始涨价开始,丰田当时就预计, 营业利润将减少4400亿日元 ,相当于本财年预期营业利润预期中的18%;本田预计将受到2500亿日元的影响,相当于其预期营业利润的38%。
同样的,日产、斯巴鲁、马自达和三菱面对的影响在374亿日元至1000亿日元不等。
事实也正是这样,丰田2023年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最新财报显示,受钢材、铝等原材料价格高涨影响, 净利润四年来出现首次下滑 ,同比下降14%至2.45万亿日元。
去年年末,由于碳酸锂涨价速度过快,国内新能源汽车也开启一波小涨价,但很快在特斯拉的带领下打起价格战,碳酸锂价格也有所下调。
目前碳酸锂价格虽然下调,但对于日本汽车行业影响并不大,因为日本仍然是以油车市场为主。
日本2022年度国内新车销量为438.5万辆,较上一年度增长 4.0% ,但新能源占比极少,不足1.3%,仅卖出5.45万辆。
来源:丰田
对比来看,在2022年,我国汽车 总销量达到2686.4万辆 ,仅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688.7万辆,远超于日本年度总销量,而国内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也高达25.6%。
从规模来看,中国汽车市场足够大,也有 打价格战的底气 ,而且汽车品牌也确实很多。目前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数量,已超过三位数。
按照未来主流车企不超过5家的说法,不降价卷份额,根本抢不到下一轮的门票。
而且中国车企已经卷到了日本市场,今年1月,比亚迪在日本的第一款新车ATTO 3(国内为 元PLUS )开卖,当时被不少日本人惊呼,中国车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为了研究比亚迪的成功,日本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经BP社还专门拆解了比亚迪 海豹 。
如今来自供应链和中国车企的压力,开始传导至终端市场,日本车主会买账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电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丰田汽车价格为什么涨了 国内价格战正酣,日本的车价却涨疯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厂就是“JDM”范的日系车,二手车性价比高不高?本田思域在国内的热度十分的高啊,原厂就够快够帅,改一改颜值就更到位了,但是这也就让它的保值率变得很高,二手车的价格居高不下,对于喜欢JDM的年轻消费者来说,性价比不高,而这篇文章的主角,也是一辆原厂就是JDM范的二手日系车,它的价格要比思域低不少,它就是17年上牌的16款 三菱翼神自动挡车型,现在市场行情在7万上下,这车到底怎么样,性价比高
国内的车比国外的车贵很多,是因为什么呢?国内的车比国外的车贵很多,是因为什么呢?很多喜欢车的朋友,尤其是进口车的朋友都知道,同样的车在国外买其实很便宜,但是一旦进口到国内,就会卖得很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国内买车。比如,宝马X7在国外可能只有50多万元,到了国内4S店就价格近百万,让人熙熙攘攘。为什么豪车在国外那么便宜,在国内那么贵?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关税!因为关税是
这么多年物价一直涨车价却一直降,为什么?随时社会时代的迅速发展,家家户户都实现了小康水平。人们更多的是向往精神上的享追求与享受,要求也是越来越多。汽车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出行。近几年来,汽车销量也是非常可观有目共睹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物价一直上涨,汽车的价钱确实一直在下降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聊一下吧。一、因为汽车是一个消耗品。因为如今市场上汽车的,品牌种类非常
广汽本田雅阁白色车为什么贵2000元符合大众审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原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本田)于1998年7月1日成立,它是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该公司雅阁白色车贵2000元,是因为符合大众审美,卖的非常火爆导致供货量不足导致价格上调。雅阁,本田创新精神与全球领先技术的践行者,全球历史38年。2018年4月16日,全新一代
为什么汽车价格降完后又涨价了?汽车价格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经济环境、政策和竞争等。因此,无法对于汽车降价结束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涨价作出确切的预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汽车市场的供需关系会对汽车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汽车价格有可能上涨。然而,目前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供应瓶颈,包括芯片短缺等因素,导致一些车型的交付时间延长和库存紧张,这可能
为什么汽车价格降完后又涨价了?汽车价格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经济环境、政策和竞争等。因此,无法对于汽车降价结束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涨价作出确切的预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汽车市场的供需关系会对汽车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汽车价格有可能上涨。然而,目前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供应瓶颈,包括芯片短缺等因素,导致一些车型的交付时间延长和库存紧张,这可能
汽车报复性涨价原因是什么?汽车降价结束后是否会迎来报复性涨价,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和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一般来说,汽车降价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市场需求,增加销售量,而汽车涨价则是为了应对成本上涨或市场需求增加等因素,从而保持企业盈利水平或提高利润率。因此,如果市场供需关系保持稳定,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那么汽车降价结束后不一定会迎来报复性涨价。但是,如果市场供需
为什么汽车不降价反而涨价?近年来,汽车市场上的降价促销越来越普遍,但很多人担心这样的促销是否会导致报复性涨价。下面从8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汽车降价结束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涨价的情况。1.市场竞争趋势:汽车市场竞争趋势是不断增加的,各大品牌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报复性涨价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因此,品牌商们不太可能采取报复性涨价的策略。2.消
2023-09-03 13:51:19
2023-09-23 14:45:09
2023-10-21 15:26:14
2023-09-04 13:12:36
2023-09-03 19:08:56
2023-09-03 18: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