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15:40:51 | 玩车网
7月1日,大部分新能源品牌都公布了6月交付数据,
比亚迪
虽然暂未公布,但销冠毫无悬念。其他家如何?小编在此盘一波。
01
理想破3万,要比肩BBA和特斯拉
6月,
理想汽车
共计交付新车32575辆,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三万,再创新高。其实,理想月销破3万并不新奇,毕竟李想成天在微博上晒交付周报。上半年,理想交付量近14万台,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交付量。
理想在战报中的自我评价也非常有针对性——“成为继
奔驰
、
宝马
、
奥迪
和
特斯拉
之后,第五家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的豪华品牌,也是唯一一家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的中国豪华品牌。”确实,按照李想的观点,其它品牌的销量都是“三瓜俩枣。”
02
蔚来再度破万,小鹏7月能杀回来么?
6月,
蔚来玩车网
终于再次破万,共交付新车10707台,相比5月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蔚来共交付新车54561台。随着权益调整价格下探、产品焕新(全新ES6、全新ES8和智能电动旅行车ET5T),尤其是主力队员ES6产能提升后,蔚来下半年交付量应该会稳靠万台水平。
小鹏
6月的交付量为8620台,环比持续增长——按照这个趋势,小鹏重归万台阵营似乎指日可待。
小鹏G6
上市即交付,20.99 -27.69万的价格杀伤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小鹏7月数据非常值得期待。
尽管上半年表现低迷,但何小鹏说他和李斌、李想“还在一个群里”,并且告诉大家他没把小鹏G6当救命稻草。“如果一个公司只靠一款车或者想一个小节点都是错误的。”
03
零跑交付1.3万台,哪吒为何没发销量?
新势力当中,零跑和哪吒都瞄准15-20万大众化价格带,主打一个性价比。6月,
零跑汽车
全系交付达13209台,同环比均有增长,创下新高。C系列交付11600+台,占比超87%,是销量主力军;其中,C11车系交付8900+台。
零跑的6月销量战报中有一句话意味深长:在交付量新势力排行榜中,零跑汽车不仅蝉联月亚军,更蝉联多周亚军,以稳扎稳打的表现,证明了“不过度讲故事,也能把车卖好。”这是酸怼谁呢?!
很奇怪的是,哪吒并没有在7月1日这天公示6月交付数据,而是发布了新款
哪吒U
的上市消息。5月,哪吒的交付量超1.3万台。大伙猜猜啥原因?
04
埃安继续4万,极氪破万,下一个是深蓝?
盘完几个新势力,再来看看出自传统大厂的几个新能源品牌。
埃安
6月销量再度稳在4.5万台之上,已经连续四个月突破4万台。今年上半年,埃安累计销量已近21万台。这么来看,冲击50万台目标貌似也不离谱?
不出所料,
极氪
在6月破万,并自我总结“是唯一一个连续5个月同、环比正增长的豪华纯电品牌”。为了巩固江湖地位,极氪001还推出了免费升级权益,比如入门级WE版车型,可享价值2.8万元的限时选装基金,包含100kWh电池包、双电机四驱、高性能空气悬架套装等硬核大件。
目前,极氪001单车型交付破10万台。6月12日,极氪X开启交付,暂时还未公布单车销量,这么看7月交付数据还能冲一波?
截至发稿时,深蓝暂时没公布6月交付数据;不过,
深蓝S7
的定价确实惊到大家了,14.99-20.29万比预售价格(16.99万-23.99万元)低了一个档,可见深蓝销量突围的决心。目前,深蓝S7直接开启了大规模交付。所以,7月深蓝破万将没有悬念。
除上述品牌外,出自上汽的智己分享了LS7的6月销量近2000台,不算太亮眼;而问界、
腾势
的销量暂时没公布。6月的新能源战报就分享就到这里,有更新的数据,大家可以分享到评论区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业杂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6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194.4万辆,同比增长22.7%,轿车、SUV都回到正轨,同比增长超过20%,新能源车型更是一马当先,同比大增130.5%,一向火爆的新能源SUV市场自然也不例外。
论整体销量,新能源SUV其实无法与燃油版SUV相比,但新能源SUV增长率极高,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中国 汽车 市场全面走向新能源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6月份比亚迪销量达到了133762辆,稳居新能源 汽车 厂商销量冠军。6月份新能源SUV销量榜中,比亚迪共有三款车杀入前10。
6月份比亚迪宋失去了榜首位置,但销量依然达到了31787辆,同比暴增327.9%;比亚迪元PLUS则紧随其后杀入前3,月销量为16553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疯狂扩建的产能,为比亚迪的销量飙升提供了关键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唐,6月份销量为8060辆,始终没有突破万辆大关。这说明比亚迪目前的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比亚迪唐主力车型售价迫近30万元,部分消费者还是会犹豫的。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大幅增长,前5名全部杀入万辆俱乐部,在轿车、SUV两大市场内都具备了很强的影响力。
理想ONE 6月份销量为13024辆,同比大增68.9%,依然是国产品牌中销量最高的中大型SUV。在这款车的带动之下,增程式电动系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哪吒双车哪吒V和哪吒U双双进入榜单,前者月销量为9123辆,险些进入万辆俱乐部;后者月销量为4010辆,只比5月份多卖了不足1000辆,增长稍显乏力。
6月份蔚来 汽车 销量达到了12961辆,一扫前两个月的颓势,蔚来ES6单月销量达到了5100辆,几乎占据蔚来半壁江山,表现十分抢眼。
零跑 汽车 6月份销量达到了11259辆,主力车型C11月销量达到了4848辆,成功杀入新能源SUV销量榜前10。这款车定价较高,顶配车型售价达到了22.98万元,有望改变零跑品牌的低端定位。
与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 汽车 厂商向新能源转型稍显困难,不过它们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这些厂商造车底蕴比较深厚,未来有望成功翻身。
表现最好的仍然是广汽埃安,主力车型Aion Y月销量达到了11801辆,同比暴增369.8%,并不逊色于造车新势力,这证明传统厂商只要用心,依然可以在新能源领域游刃有余。
榜单中另外一款出自传统厂商的车型是问界M5,这款车由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6月份销量7021辆,这款车有华为的金字招牌,影响力不容小觑。
吉利旗下两款车型极氪001和几何E也进入榜单,前者销量为4302辆,表现渐入佳境;后者销量则为4033辆,销量称不上多高,但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与传统 汽车 市场不同的是,新能源市场完全由国产品牌主导,洋品牌中只有大众和特斯拉可以与国产品牌抗衡,这样的市场格局是此前从未出现的。
6月份特斯拉Model Y以52150辆的成绩成为新能源SUV销量冠军,同比增长348.7%。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特斯拉的销量真的爆发,而是它特殊的交车流程导致的。
特斯拉经常在季度末将积压的订单集中交付,7月份这款车有很大概率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大众双车ID.4 X和ID.4 CROZZ都进入榜单,前者月销量为4163辆,后者月销量为6243辆。两款车加在一起只有一万多辆,这样的表现是远远低于预期的,看来大众的转型之路并不顺畅。
SUV是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车型之一,到了新能源时代这种习惯依然没有改变。6月份已经有多款国产新能源SUV杀入了万辆俱乐部,未来随着更多精品车型的上市,国产厂商将进一步巩固新能源市场上的主导权。
日前理想公布6月成绩单,其中3.26万辆交付量再度刷新了理想的月交付纪录,另外150.1%同比增幅也让理想的表现一骑绝尘。
在此背景下,李想提出了今年内挑战月付4万辆的目标。
与之同时,随着近日定位更入门的
理想L9
Pro版曝光了其工信部申报信息,此举无疑将为理想交付量的进阶注入一记强心针。
对于理想来说,刚过去的6月可谓达到了一个历史里程碑的时刻。
就在上个月,理想宣布第40万辆
理想汽车
正式下线,同时
理想L7
首次实现日销量超过1000辆、L7和L8双双月付破万辆,此举也使得理想首次达到月付破3万辆的新高度。
按李想的话来说,理想成为继
奔驰
、
宝马
、
奥迪
和
特斯拉
之后,第五家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的豪华品牌,也是唯一一家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的中国豪华品牌。
截止今年上半年,理想交付量已经超过2022年的13.3万辆成绩,如此表现放在全市场来看,理想的增势可以说是跟
比亚迪
、特斯拉处在同等的档次上。
在此基础上,理想自然也将目光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一方面李想表示,第三季度
理想L8
和L9的目标是每月交付过万辆,L7则挑战1.5万辆/月,并且整体在今年四季度挑战4万辆/月。
另一方面他还说到,有信心在明年随着纯电车型及
理想L6
的交付,理想实现总销量超过BBA的其中一家。
在此其中,此前官方已经提出进入包括“电能”和“智能”在内的“双能战略”,其中理想将形成“1款超级旗舰+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剑指2025年达到160万辆的宏伟蓝图。
关于这款超级旗舰,不久前官方已经对其正式定名为“MEGA”,新车将具备
高通
8295芯片、5C麒麟电池、800V架构、理想AD Max 3.0智能驾驶等顶级配置。
得益于该车旗舰实力的加持,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表示有信心MEGA将成为50万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打破高端纯电动车无法成为爆品的传统认知。
随着超级旗舰MEGA的到来,原本属于理想旗舰车型的L9可以说是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这时曝光其更入门的Pro版本可以说是情理之中。
至于未来新车会否跟随L7、L8那样进一步推出Air版本,这或将取决于届时理想达成月付4万辆目标的进展。
考虑到理想L系列的Max版和Pro版的主要区别在于智能驾驶层面,因此对于理想L9 Pro来说,理想AD系统功底够不够硬,这点或将成为用户决策的关键一环。
早在今年3月理想召开春季沟通会时,李想提出了目标在2027年占据2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35%的份额,同时到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对标特斯拉与苹果。
与此同时,李想在会上直言“从现在开始all in智能驾驶”,这结合同期理想已经在城市NOA的早鸟和测试车上开始运行NPN神经先验网络的情况来看,应该说理想早已将智能驾驶部分视作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李想认为,在早期的时候,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不会成为客户选车的决定性因素,大家甚至觉得它没什么用,但到了2025年,如果一辆车不足够智能化,客户可能完全不会考虑买它。
此外对于中高端车来说,李想坚信是否具备城市NOA功能这点将影响用户的购车决策。
至于智能驾驶迎来质变的节点,李想判断是在2024年,他认为明年即可基于BEV+大模型来实现城市NOA功能,由此覆盖所有城市。
在此目标下,李想提出到今年底城市NOA要覆盖100座城市,比起
小鹏
的50座及华为的45座要多了一倍以上。
关于理想城市NOA功能的特点,一个是使用了NPN神经网络和TIN网络来增强BEV大模型,可以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来完成感知;其次是从规则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借助模仿学习来让规控算法做出更加拟人的决策;此外是使用全自动、全闭环的训练平台来支撑大模型持续进化。
在此其中,理想表示AD Max 3.0训练历程达到5亿+公里,是中国最多的自动驾驶训练里程,此举一部分要得益于理想向来采取标配智能驾驶配置的做法,让用户来帮助理想完成更多数据的积累。
此前理想在智能驾驶研发方面的声势,应该说是没有像
蔚来
和小鹏那般大肆宣传,这点也是跟各家车企的入局节奏有关。
不过李想认为,基于大模型的城市NOA是一个开卷考试,车企吹牛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唯一的衡量标准是用户的城市NOA占总驾驶时长的占比。
他强调,目前大家在此环节都还是0分,竞争仍没开始,直至今年Q4才揭晓。
虽然李想向来对外表现十分强势和自信,但从近来几宗由于理想NOA功能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来看,似乎理想在此仍需持以足够的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导致这几宗交通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理想NOA未能有效应对侧方车辆的“拉链式”cut in变道,从而导致了碰撞。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有两点原因,一个是理想L9 Max只具备了1颗前向毫米波雷达,因而无法兼顾到两边侧方来车情况。
另一个是理想NOA算法模型的预测模块能力不足,没能准确预测到来车的行车路线,于是没有作出避让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在《理想L9辅助驾驶系统用前必读》的文件里写到,“功能可能无法对近距离或快速切入本车前方的车辆做出及时制动和减速”,因此驾驶员在使用NOA功能时仍需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考虑到理想L9 Max在智能驾驶硬件满配的情况下,都未能百分百保证NOA功能可以准确无误地运行,那么对于将推出的Pro版来说,后者要面对的挑战可能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L9 Max提供了2颗综合算力达508 TOPS的英伟达Orin-X处理器、1颗激光雷达、1颗前向毫米波雷达、11颗摄像头和12颗超声波传感器的智能驾驶硬件组合,可以实现城市NOA功能。
反之参照L7和L8的Pro版则是1颗算力达128 TOPS的地平线征程5芯片、10颗摄像头、1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传感器。
由于征程5芯片算力无法支撑大模型算法,使得理想Pro版只能提供高速NOA,这点固然一方面是成本考虑所致,同时也可以看出理想对于不同等级的智能驾驶能力是作出了明确区分,借此来划分不同用户群。
如果说理想L系列Pro版的用户定位从最开始就不是瞄准了智能驾驶先锋用户,这也意味着该版本只需通过更多消费者传统感知的豪华、舒适性、性价比等层面来打动消费者。
根据理想L7、L8的Max版均比起其Pro版贵了4万元,以及L9 Max的45.98万元定价,届时L9 Pro或将落子在41.98万元。
如此定价会否助推理想L9销量迈向全新的台阶高度,值得关注。
当下理想的市场表现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其中仅用3款车来实现月付3万辆的超高效率足以惊艳全行业。
在基本盘如此扎实的基础上,加之超级旗舰MEGA的即将登场,理想L9可以顺理成章跟随L8、L7的步伐来下探更入门级市场,充分释放理想向来的高性价比魅力。
理想实现整体月付4万的佳绩指日可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02-28 20:26:26
2024-02-28 20:02:52
2024-02-21 15:02:25
2024-02-29 08:05:43
2024-02-29 01:41:08
2024-02-28 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