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00:12:56 | 玩车网
增程式电动汽车理想ONE面世以来,主打的营销概念——“消除里程焦虑”让人记忆深刻。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理想ONE在今年一季度销量持续走高,5月份更是爆卖2148辆,挺进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度前十。
业界一度认为理想ONE将继续激流勇进,月销量或突破3千台。但数据显示,理想ONE的6月份销量急剧下滑到1800多辆,跌出了销量榜单前十。数据一出,不少人大跌眼镜。
为什么理想ONE势头不再?增程式汽车在新能源车型中到底有没有优势?
今天的《艾揭秘》为你揭开
?
「增程式汽车的机遇和困境」
增程式与其他新能源车型
有什么区别?
增程式的最大优点,确实是突破了纯电续航里程天花板。
● 纯电动汽车(EV)
以车载电源为动力,不用燃油,而是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
驱动类型:纯电驱动
充电方式:插电
牌照类型:绿牌
代表车型:特斯拉、蔚来、小鹏等
● 混动汽车(HEV)
车上装载的动力源至少有两个,目前绝大部分都是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的混合,简称“油电混合”。传统的混动汽车不需要插电充电,主要驱动力是燃油,纯电模式下续航不能达到50公里的国家要求。
驱动类型:油驱动+电辅助,有纯电模式
充电方式:非插电
牌照类型:非绿牌
代表车型:丰田卡罗拉、本田INSPIRE等
● 轻混动汽车
这类混动车型中,电驱动系统的作用更轻微,只在汽车起步、刹车、低速等情况下参与进来。在环保政策愈加约束的背景下,轻混动系统能让传统燃油汽车以更低的改造成本,达到更高的节能减排要求。
驱动类型:电驱动+油辅助,有纯电模式
充电方式:插电
牌照类型:绿牌
代表车型:东风启辰星、吉利博瑞GE等
● 插电混动汽车(PHEV)
同样有两套驱动系统,但电池容量较大,能达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定义中纯电续航50公里的要求,对燃油的节约率普遍能达到30%以上。
驱动类型:电驱动+油辅助,有纯电模式
充电方式:插电
牌照类型:绿牌
代表车型:宝马5系Le、领克05、比亚迪汉等
● 增程式混动汽车
车中加载了燃油发动机,但只用来给电池充电,不能参与车辆驱动。相当于给纯电动车增加了一个“充电宝”。
驱动类型:纯电驱动
充电方式:插电
牌照类型:部分地区可上绿牌
代表车型:宝马i3、理想ONE等
增程式汽车不依赖外插电的方式为电池充电,理论上讲只要能加油,续航就不成问题。燃油充电大幅降低了汽车外插充电的需求,让车主不用再感受满世界找充电桩的尴尬。
拿理想ONE来说,目前官方公布的NEDC综合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180km,一次加满油的续航能达到800公里。
油耗更低也是增程式汽车的特点。
7座大型SUV的理想ONE车长超过5米,却只搭载了一台1.2T三缸发动机,官方的油耗数据为6.6 L/100km。同样7座SUV的纯燃油车汉兰达、哈弗H9等,百公里综合油耗都在10L左右。
不仅比燃油汽车油耗低,增程式汽车的燃油被利用得更充分,电气化程度仅次于纯电动车型,理论上是所有混动车型中油耗最低的车型。
增程式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中的纯电型
另外增程式汽车由纯电驱动,因此同样具备纯电动车型的动力强、顿挫感弱、震动低、噪音小等优点。
可见,对比其他新能源车型,增程式远不只是消除了里程焦虑。
里程焦虑打消了
消费者却不买单?
优点虽然多,回顾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市场表现,却总是不温不火。
据统计,2017年国内在售的增程式汽车——宝马i3增程版、广汽传祺GA5、雪佛兰VOLT,全年总销量才2千台左右。
为什么里程焦虑都打消了,消费者却不买单?
首先是价格门槛高。
新能源汽车对比同款配置的燃油车,售价普遍高出3-6万。目前市场在售的291款新能源车型中,10-30万的车型占比高达75%,10万起步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增程式汽车由于技术研发投入多,售价比一般混动汽车还要高出一截。
数据来源:电动邦
理想汽车创始人曾对媒体谈及理想ONE:“我们的诉求是真的要打造一款豪华车。”这个“豪华车”定位,恐怕是理想ONE作为增程式汽车不得已的选择。
据其官网,理想ONE零售价为32.8万元,已达到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燃油车的门槛价位。同为增程式汽车的赛力斯SF5,售价也高达33.9万元,宝马i3增程式版售价更是超过了50万,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其次是政策倾斜相对较弱。
增程式汽车被国家归类于新能源车型中的插电混动车型,按照2018年的补贴政策,对于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在6-7万,插电混动车型补贴只有2.5万左右。
增程式汽车主要靠燃油充电,虽然燃油利用率被提高,但本质还是属于直接消耗燃油的驱动方式,从长远来看不符合汽车完全电气化的终极目标,因此增程式的环保价值也没有被完全认可。例如北京地区,就把增程式汽车与普通燃油车一视同仁,都需要摇号获得燃油车指标才能上牌。玩车网
再次是产品选择的空间太小。
可能是早期的增程式汽车纷纷在市场竞争中败北,也可能是增程式科研投入较高,目前持续在增程式汽车上发力的车企较少。
历年来在国内上市的增程式汽车车型都屈指可数,今年也只有理想ONE、赛力斯SF5、风光E3 EVR等几款车型。与五花八门的纯电和其他混动车型相比,增程式车型少得可怜,消费者没有对比选择的空间,产品总体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谁更适合增程式汽车?
结合增程式汽车的特点,它相对更适合政策宽松地区、购车预算充足的用户。
如果在北京等地区,对待增程式电动车的政策与燃油车无异,那么增程式电动车主要的对比车型就是传统汽油车和油电混动车。
同配置下,燃油或混动车型更便宜,增程式汽车日常耗能省下来的钱,可能填补不了购买时的差价。同价位下,可以买到配置更优的燃油车或非插电的混动车,增程式汽车的优势并不突出。
如果所在地区,增程式汽车与其他电动汽车一样获得政策倾斜,那么跟其他新能源车型相比还是有优势的:既能享受电动汽车的优惠政策,又有堪比燃油汽车的便捷续航。当然,前提是它符合你的心理价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蔚来
和理想,都承诺过自己的车不会降价。
特斯拉
没对价格上做过任何承诺,频繁的价格调整可能是整个汽车市场最爱波动价格的车企,没有之一。但,消费者的反馈依旧是热情高涨,骂的骂、买的买,价格能承受,就买,买贵了就骂几句,反正理赔是不可能理赔的(至少目前没有出现过)。
蔚来、理想的不降价,摆在明面上,和特斯拉比起来就显得特别有“正义感”。但真是如此么?特斯拉的价格调整多、降价频次高,有原材料影响、销量影响、制造成本影响,至少,它的降价有让利成分,消费者确实可以买到低价格的产品,而且低价位买入的用户,会觉得特斯拉真香。
1月份,特斯拉开启了2023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降价潮,车型史低价格刺激了6.6万台的月销量。同时,问界、
小鹏
汽车,在春节前也快速的跟进了降价。再之后,
沃尔沃
、广汽
埃安
、五菱、飞凡、蔚来等多家车企,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促进销量。
那,当下新能源们的降价潮,理想选择不降价,有无对错?
开始赚钱,想让我降价?不可能
3月2日的一场理想发布会上,理想表示“特斯拉和
比亚迪
调价后,价位仍在符合用户认知的合理范围。理想为什么不把价格降到30万以内?消费者不接受一款还不错的品牌的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
在微博上,李想本人表示磷酸铁锂要大降价之后,网友也问出了“理想会降价吗”的问题。李想也很直接,“不会”。
那,理想降过价么?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应该是“有,但不完全有”。记得在今年1月份春节之前,理想直营店的销售聊过关于
理想ONE
的价格调整。当时面临的是理想ONE停产,换理想L系列产品。而这个时候官方把新车的价格调低了2万元,继续销售。而实际的情况,理想ONE后期降价7万左右在甩卖,前提,是开四川的发票提车,而且是以展车的形式销售。
“哪有那么多展车?无非就是走个形式而已”店内员工表示。理想ONE证明了一件事,理想是会降价的,也是懂降价的。只不过这次“降价”没有被太多人知道,甚至是
理想L9
和L8上市的热度盖过了这次“降价”行为的热度。
这种降价,有别于特斯拉的在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得到平缓之后的价格调整;也有别于特斯拉为了刺激销量,让出利润的价格调整。而更像是,为了拉平老车型库存以及东安增程器订单亏损的价格调整。
在这之后,理想的发展算是结束了从0到1的过程,开始从1到10的发展节奏。结合发展节奏,之后还要考虑纯电发展;于是,理想今年的主线其实已经暗自定下了基调“不让利于消费者,更专心的搞钱”。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
理想汽车
的毛利率靠着理想L9和
理想L8
两台车已经来到了20%(已经达到理想内部对L系列调整后的预期),这是一个不错的毛利率表现,而且在大部分配置、零部件都是采购的情况下,这个毛利率真的好。
但,为什么说不降价?
首先,要理清楚特斯拉的降价逻辑。它有一个前提,是单车毛利率最高的时候突破过32%,而且年销能达到百万台的量级。之后,是针对不同消费层级的用户展开有一定针对性的降价调整,即便降价也有不错的利润贡献,所以特斯拉能这么玩。而高毛利率的体现,也是高度自研的良性结果,如果没有自研就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毛利率,也就没有降价空间。
转回理想这边,没有高度的自研体系,也就让理想汽车几乎没有太多的降价空间。同样的也有蔚来汽车,李斌也这么承诺过,蔚来不会降价(但各种形式的让利,清库存的方式也确实存在过)。
这两家,不愿意降价的原因有着几个共通点:
1.理想、蔚来,两家都还没盈利,理想去年亏损20亿,蔚来去年亏损156亿;
2.两家企业的年销都没突破过20万台,蔚来去年12.24万台、理想不足12万辆;
3.蔚来继续押宝换电,理想今年要出纯电车,都是烧钱的项目。
直接点,理想、蔚来没能力打价格战,亏着钱还要继续搞研发。思考一下,降价,是否会让产品越买越多?如果产品在同级别中具有一定的标杆化,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即便涨价,也能卖爆,特斯拉就是真实存在的例子。
但理想敢这么赌么?不敢。
降价,虽然能刺激销量(不是所有品牌适用),但体量没到年销百万的量级,降价就会影响赚钱的速度,而且说不定会让销量下滑,不适合理想也不适合蔚来。与其降不下来、不敢降,不如反向操作宣传一波自己的“不降价”,坚定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心。
理想,什么时候才会降价?
直营模式的电动车,没了经销商,利润就全都给到了整车厂,一个特斯拉一个比亚迪,年销规模早就迈过百万台,两个品牌的价格调整也是截然不同。特斯拉,涨价很凶降价也很痛快,也很少打招呼。特斯拉Model3最便宜的时候有22.99万起售的时期,特斯拉年初需要收割订单的时候它出现了史低价格。
比亚迪,也在今年推了一款售价9.98万的单品,在它需要为400万年销找落脚点的时候。两个头部玩家,虽然低价格的体现方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向低价格市场试探的理由和举动,而且也有降价的能力。
那,当理想汽车宣称不降价之后,来思考一件事。
就是,在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大幅度降价的时候,市场为了跟住新能源头部玩家的价格下探,大部分品牌都开始跟进降价的时候。理想的不降价,就显得有些“不合群”。而且,今年以来,电池原材料成本开始下跌。部分电池级碳酸锂跌3500元/吨,均价报37.9万元/吨,比2022年逼近60万元/吨的价格高点,已经大幅下降。
电池原材料价格会带动车规级电池的成本下降,那,理想汽车的单车利润还会继续升高,如果继续维持单月万台交付量的节奏(2月1.7万台,高于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就能站着把钱赚了。
但当市场内大部分车型都开始了降价之后,同级别市场中有了更好的产品之后,这个局面就很有可能发生转变。
但是,现在理想已经布局了L9、L8和L7这三款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想要从这三款产品之中抢到同级市场,挺难的。如果销量好,反而可能要涨价,一开始理想对L系列毛利率的预期是35%,之后调下来的目标是20%(已经达到);但如果销量受到冲击,降不降价,也说不好。
分析,理想未来今年要投放纯电产品,而之后极有可能复苏创业之初就预设的换电模式,这将会是一个大资金的投入,钱从哪来?投资商和产品利润。理想现在要的是,单品利润最大化,当产品不能带来利润最大化的时候,考虑降价薄利多销将会是最后一张底牌。
而降价的诱因,除非是同级别产品用更低的价格开始价格战,导致理想销量有明显下滑。否则,不降价的承诺很可能贯穿全年不会被打破;不过,理想到现在还没承诺过自己不会涨价。
当然,业界肯定希望理想汽车能保持住良好的发展状态。降与不降本无对错,降了那销量更好、利润更大,当然好;不降价也不是不行,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服务,更好的产品体验就行。
但,别再像理想ONE那样搞心态。你说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当理想汽车出现断崖式下滑,那么这种情况对该企业肯定是不好,首先来讲会影响该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对该汽车的销量会带来急剧的刺激作用,当然对该汽车口碑效应也会带来一定影响。总之销量下滑对企业发展是不利。
任何一个汽车行业都是希望自己的销量越来越高,肯定都不希望自己销量越来越差,在面对着销量急剧下滑的情况,该企业的发展和影响力是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影响该汽车的发展
实际上该汽车发展会因为销量减少而带来最直接影响,如果汽车的销量急剧的下滑,首先就会影响该汽车的长远发展,毕竟一个汽车如果想要发展的更好,变得更加受大众的喜欢,首先就是要考虑汽车的销量,如果汽车销量做得很好,那么大家也都比较喜欢这些汽车,那以后汽车想要发展,就会更加有基础。
二、影响该汽车的总体销量
实际上一个汽车行业销量急剧下滑,影响的绝对是这个汽车总体销量,毕竟一辆汽车想要成为行业中佼佼者,必须要稳定汽车的销量才行,比如说一个汽车,如果是每个月销量都达到了标准,甚至还超过标准,那就说明该汽车行业的口碑优势性比较强,至少老百姓比较信任吧,如果有一个月急剧下滑,那就说明这个汽车销量稳定性不是很好。
三、影响该汽车的口碑
如果该汽车品牌的销量下滑以后,对汽车的口碑是会带来急剧影响,毕竟一个汽车品牌,想要发展的更好成为行业的顶尖者,那么口碑是不能够变差,如果口碑变差,那么该汽车想要有更好发展,销量想要提高那是不可能,要知道这个社会口碑和品牌效应才是最主要,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才是最有利。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5-14 11:17:52
2023-05-12 10:37:42
2023-12-23 06:23:24